重九即事·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林馨兰|

登临不觉夕阳斜,落帽风高忆孟嘉。

半世蹉跎成白首,频年憔悴瘦黄花。

无人送酒情偏淡,有意题糕手屡叉。

盼望盈盈秋水隔,瀼瀼冷露湿蒹葭。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出处:此收于赖子清《台湾诗醇》,又载赖子清《台诗珠》。

猜您喜欢

  • 1.《蟾宫曲·送春元朝·贯云石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 2.《九日明朝是寄吴成季元朝·陈宜甫九日明朝是,征人未到家。书无来使便,菊有故园花。秋鬓霜根短,西风雪片斜。持螯闲老手,愁思满天涯。
  • 3.《朱毅夫挽词宋朝·周孚卖药长安市,退藏三十秋。来从阿戎语,始与德公游。一别俄黄壤,遥怜尚黑头。心知漆灯在,应为此翁留。
  • 4.《庚辰初度二首·其一明朝·何吾驺才度知非又十年,总无是处对前贤。京华半作人间世,湖海空欣秋水篇。已许佛身宁有佛,欲鞭仙驭倘非仙。平生心血黄扉后,假寐犹依日月边。
  • 5.《寄周公瑕(名天球笃志古学善大小篆隶行草)明朝·佘翔风尘谁不愧移文,江左高标独有君。赋就何曾逢狗监,书成堪自换鹅群。寻僧行踏寒山月,采药还乘甪里云。海上穷愁知己少,双鱼莫遣不相闻。
林馨兰(1870~1924),字湘沅,又作湘远、湘畹,号六四居士,又号寿星。台南(辜妇妈街)人。少好吟咏,与赖文安、罗秀惠等人同受教于台南举人蔡国琳。光绪十三年(1887)取中生员,后于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及二十年甲午(1894)两度参与秋试,不第。乙未割台(1895)后,举家内渡祖籍同安。越两年局势稍定,始返台南设帐授徒。曾先后担任《全台日报》、《台南新报》记者,明治三十三年(1900)移居台北,担任《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记者,曾以「劳劳生」笔名于该报撰写「意园诗话」专栏。林氏在诗坛颇为活跃,明治三十九年(1906)加入「南社」,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谢汝铨等人共组「瀛社」,大正四年(1915)与张纯甫、林述三、骆香林等人创设「研社」,后改为「星社」。大正六至十一年间(1917~1922)多次参与瀛桃联吟会、全台诗社联吟会等活动,并曾为「崇文社」诗文评议员。大正七年(1918)任教于台北市太平公学校,则设塾育才,多有裁成。大正十三年(1924)逝世。林氏诗工近体,对律齐整,句多感慨。门人蔡敦辉辑其遗诗为《湘沅吟草》,未及梓行,蔡氏遽逝,其稿遂多散佚。〖参考赖子清〈诗社特辑。星社〉,《台北文物》4卷4期,1956年2;赖子清〈台南诗文社〉,《台南文化》新6期,1980年1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287;许学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页579;吴毓琪《南社研究》,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9年。〗《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时报》、卢嘉兴〈日据时期为台湾倡设诗社的林湘沅〉等仍存其诗作四百馀首,兹据以辑录编校。(黄文车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