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杂诗六首·其六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九日山长在,三唐世已遐。

石留遗老子,树发古时花。

未到逢人问,将游恨路赊。

终当与俦侣,采药拨云霞。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猜您喜欢

  • 1.《鸣雁行唐朝·李白胡雁鸣,辞燕山,昨发委羽朝度关。衔芦枝,南飞散落天地间,连行接翼往复还。客居烟波寄湘吴,凌霜触雪毛体枯。畏逢矰缴惊相呼,闻弦虚坠良可吁。君更弹射何为乎。
  • 2.《南山有嘉木一首赠友人宋朝·吕陶南山有嘉木,秀拔何亭亭。盘根盖得地,直干自挺生。朝为杲日照,暮得甘雨零。气敌雪霜劲,势凌云霄青。岂非涧下材,独赋轮囷形。属当构大厦,量度审重轻。彼尺我已丈,一柱...
  • 3.《山居三首·其一宋朝·释守卓僧家毕竟居山好,石室茆茨养病身。开眼不知明属日,回头只见影随人。密通蛇虎为真友,笑与禽鱼会本因。客间住山今几久,一番芳草一番春。
  • 4.《宿惠公禅堂明朝·田汝悚曲径幽斋不可寻,禅扉行处竹阴阴。客来深院无人语,香袅空帘有磬音。竟日悬灯元不灭,中宵清梵忽微吟。苍苔白石青菁饭,月满东林兴不禁。
  • 5.《蕙兰芳引·春思用周清真韵·案《倚声初集》作「用清真秋怀韵」清朝·王士祯寒食又过,看马首、淡烟飞鹜。最望远愁心,江水泼醅新绿。樱桃梦觉,何处问、画楼金屋。记个侬往日,翠袖天寒修竹。塞雪如花,江花如雪,几更凉燠。便千束㕙毫,难写柔肠九...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