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臣谢丈留须,余戏赠两绝,有『长须国里如求婿,跨凤乘龙属此髯』之句,后余弟烈堂果赠一姬,喜拙诗竟成佳谶,因次前韵,再赋二章,以博妆台双笑·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灯前却扇尚生疏,镜槛相偎晓起馀。

笑撚吟髭成八字,宫眉画出比何如。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

猜您喜欢

  • 1.《怀友人徐伯贞元朝·沈存去年秋风捲黄埃,美人跃马沙边来。今年秋雨洒白日,美人远上黄金台。黄金台下燕山道,漠漠寒云接衰草。雁飞不断青天长,长使征人路傍老。美人美人胡不归,清霜凋尽珊瑚枝。...
  • 2.《赠吕自牧元朝·张仲深玄机运亭毒,冲气萃厥躬。静抽造化秘,周流与天通。燮调或少沴,刀七每不供。所以针砭妙,巧于药石功。吕君吾乡彦,蕴奥蟠心胸。冥传越人术,诀授长桑翁。秉此济世诚,往往...
  • 3.《平居多忧多病间从诗酒自乐即席为诗呈诸友且寓一时之怀也宋朝·彭汝砺不惜千金换酒醪,为君穷力赋离骚。乾坤尽入双吟眼,日月都归一醉毫。平昔至诚倾益契,昨宵游梦得夔皋。穷途知负经纶器,烂醉西风首重搔。
  • 4.《赵澄画清朝·王士祯江南春意到寒梅,曲崦回汀几树开。铜井铜坑风雪里,曾欹乌帽跨驴来。
  • 5.《元宫词(一百三首)·其十五明朝·周宪王瑞气氤氲万岁山,碧池一带水潺湲。殿傍种得青青豆,要识民生稼穑艰。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