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出游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春江雨新霁,花柳方明媚。

游伴践约来,携手名园去。

到门车马屯,他人已先至。

管弦音聒耳,绮罗香扑鼻。

纨裤及裙钗,杂坐无伦次。

大会号无遮,相逢免回避。

流连未能归,匆匆日西坠。

我生遭世艰,逢场聊作戏。

但竭今日欢,焉知明日事!

囊中有酒钱,又向高楼醉。

猜您喜欢

  • 1.《赠写御容妙善师宋朝·苏轼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
  • 2.《玉楼春·陈仲文新婚明朝·王翃河梁影影星低驾。花面琼光娇烛下。东风人醉玉楼春,西子妆成金屋夜。五铢出袖钱声卸。香贮流苏钩不挂。更阑小语絮檀郎,明日蛾眉君手画。
  • 3.《益寿堂药店联清朝·廖厚初益自谦中来,桔井泉香征活水;寿从仁者得,槐庭贡树果闻香。
  • 4.《送姚司理座主赴内召六首·其五明朝·何吾驺谁向龙门指别途,秋风应似别情纡。珠宫一片波心月,得入仙舟梦里无。
  • 5.《泣颜回明朝·吾邱瑞苏贼。你作恶罪弥天。弄兵戈直犯金銮。狰狞反噬。誓将伊血肉啖脔。丑:你要杀我还早哩末:我。心头火燃。料孤身父子难相捍。拚得个血污秦川。又谁望奏凯回旋战被杀介。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