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鸿篇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鸿雁从何来,来自沧海滨。

似为饥所驱,哀哀鸣向人。

弋者满天下,挟弓窥秋旻。

高鸟看渐尽,幸汝得全身。

奈何困口腹,终日长悲呻!

硕鼠食汝苗,使汝生计钝。

虽不毙弹射,饥死惨亦均。

我无活汝术,目击徒怆神。

凤凰百鸟王,鹓鸾为其臣。

朝餐琅玕饭,夕饮玉池津。

丹穴分馀粮,羽族皆回春。

嗟哉汝翮摧,飞去永无因。

一物不得所,足伤天公仁。

我愿陈此词,泣血叩帝闉。

猜您喜欢

  • 1.《钓鱼湾唐朝·储光羲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 2.《水调歌头·昔拟栩仙人王云鹤赠予诗云,寄与宋朝·赵秉文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倚长松...
  • 3.《卧病西林闻警有赋明朝·王邦畿离乱家何在,忧时病转亲。一身泊异县,八口寄同人。支夜惟高枕,闻钟亦怆神。严城明月里,独对野塘春。
  • 4.《送沈燕云侍御按粤竣视京营明朝·王弘诲绣斧新恩岭海回,朝端风采圣明推。九天骢马趋金阙,五色神羊下粤台。按部飞霜随白简,行营闪电捲黄埃。书生燕颔人争识,况复埋轮揽辔才。
  • 5.《癸丑除夕明朝·伍瑞隆惊心怜节序,况复雨中看。共道往年好,不如今夜寒。凄迷三径竹,缱绻五辛盘。醉里愁风物,长歌对鹖冠。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