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用太白韵和沈生祝澄二首·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青春流惊湍,一去不再来。

昨日已落花,今日难重开。

如何朱颜子,块然将空罍?

但忧黄金尽,不畏白发催。

倏忽百年满,赍恨归泉台。

丈夫贵适意,物外轻浮埃。

把酒笑二豪,蜾蠃何多哉!

注释

1. 押灰韵

猜您喜欢

  • 1.《井泥四十韵唐朝·李商隐皇都依仁里,西北有高斋。昨日主人氏,治井堂西陲。工人三五辈,辇出土与泥。到水不数尺,积共庭树齐。他日井甃毕,用土益作堤。曲随林掩映,缭以池周回。下去冥寞穴,上承...
  • 2.《悟首座图余幻质复求为赞宋朝·释清远廓然无圣,俨尔有容。明明绝眹,密密垂踪。昔也怀宝,枯木藏龙。今其示人,巨岳乔松。龙吞万类,松茂三冬。神而不改,风云必从。吾形既得,尔道自钟。褒斜路险,汉水朝宗。
  • 3.《秋意清朝·包兰瑛惨澹诗人笔,秋清诗益清。月扶花影起,风定竹阴生。砧杵谁家怨,关山万里情。梧桐疏叶落,河汉寂无声。
  • 4.《梅花百咏·其四十二·情见乎辞明朝·李江曾是神仙着手栽,孤根原自雪中来。天寒地冻眼前见,万卉群芳头上开。淡影萧疏笼碧海,弱枝清洁傍琼台。乾坤本是一虚毂,相见年年共酒杯。
  • 5.《杂感和集归来辞·其三明朝·李之世世法不相假,人情强作欢。鴳鹏均有适,大小等齐观。敝带犹堪惜,瓶居讵近安。清时有衡泌,何地不盘桓。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