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台中公园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娇鸟啼花报花开,大堤裙屐嬉春来。

垂杨四面栏不住,远山飞入池中台。

恍惚江东张园好光景,欲唤吴姬抚琴歌落梅。

旧游如梦忽枨触,临水照影惊于思。

此间昔筑鲸鲵观,清明麦饭无人哀。

杜宇冬青几风雨,碧血染地生莓苔。

山邱一变作华屋,百年罗刹成蓬莱。

地运盛衰关天数,何用胡僧谈劫灰!

江山风月无定主,管领正要骚人才。

看花对酒不作乐,地下奇鬼将人咍。

黄金入手买歌舞,醉即藉草卧勿回。

身前勿计身后事,贵贱俱尽随尘埃。

君看石像耸云表,英姿飒爽褒鄂推。

万人瞻拜徒为尔,一代雄豪安在哉?

注释

1. 押灰韵

猜您喜欢

  • 1.《临清轩明朝·史鉴达人尚幽胜,葺宇临清流。清流宜濯缨,深渚可容舟。微风荡生澜,木叶下惊秋。流响归空房,浮光映高楼。芙蓉缘极浦,杜若被芳洲。于焉事栖息,驾言聊出游。境胜良自惬,虑淡...
  • 2.《读吕居仁诗有味其言因录致德裕隐轩中且次其韵余尝有苍烟穷谷之约于德裕故末章及之宋朝·周孚瓠落不解器,肮脏无缘官。朱郎抱此恨,终岁常鲜欢。家书破万卷,生计才一箪。积忧苦熏心,独以诗自宽。清于虫鸣秋,淡若云出山。老眼久无人,一见为解颜。菰蒲葭苇中,英才...
  • 3.《隋宫明朝·王邦畿隋家往事重徘徊,鹤影多从此地来。文帝未崩炀帝立,杨花初盛李花开。黄昏旧观归新月,白日荒塘应薄雷。玉玺似疑难再得,不妨歌舞后人哀。
  • 4.《拟寒山寺·其十七宋朝·释怀深人生稍富足,著意营口腹。买鱼寻鳜鱼,买肉要羊肉。谛观异类身,无非亲眷属。正当举箸时,仁人宜自烛。
  • 5.《湖东庙化元霄宋朝·释月涧楼台鬲岸沸笙箫,万斛金莲撒碧霄。湖水东边杨柳树,也开青眼看元霄。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