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朝代:清朝|作者:林朝崧|

白日短短驹过隙,人生上寿不满百。

等闲断送黑头春,漏尽钟鸣叹何益?

邯郸侠,河东贾,白门才人徐与庾,难得相逢夜三五。

月窥窗,花照户。

狗儿吹笛,花奴击鼓。

美人笑酌金鹦鹉,绣襟红香沾马乳。

樽前低唱灯前舞,珍羞络绎仙厨脯。

熊白猩唇贱如土,何家万钱何足数。

君不饮,更何待?

身外浮荣朝槿花,世间万事桑麻海。

一壶之中别有天,期君共醉三千载。

猜您喜欢

  • 1.《游金山寺宋朝·苏轼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 2.《题静江宋朝·陈藻桂林多洞府,疑是馆群仙。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
  • 3.《五绝·小满宋朝·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 4.《上元日与长发弟口占明朝·何吾驺春灯偕潦倒,曾否记为儿。江上归云句,街前月落时。一官先薄禄,两鬓乍惊丝。惟有龙泉剑,平生与尔期。
  • 5.《洪昉思送湖州茶笋二绝句·其一清朝·王士祯爱道前溪似若耶,行幐归去便移家。匆匆未讯溪山好,第一先分顾渚茶。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一作峻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台湾台中人,晚清秀才出身,日治时期台湾最富盛名的传统社「栎社」创始人,台湾豪族峰林家下厝林文明之养子。朝崧年少时即热衷诗歌创作,1895年日本领台,时年廿一,与家人内渡福建泉州,1897年一度回台,停留数后再赴泉州,1898年移居上,1899年自上海返台定居。返台后,他与洪弃生、赖绍尧、林幼春、陈瑚、吕敦礼、陈怀澄等诗友时相唱和作诗。1901年其诗题已出现「栎社」之名,1902年他与侄子幼春-及彰化赖绍尧出面倡组栎社,1906年栎社正式组织化,以痴仙等九人为创始者。随著1906年底台南南社、1909年台北瀛社的成立,台湾三大诗社鼎足分立之势乃告确定。1910年栎社在痴仙主持下,于台中举行庚戌春会,共有社员二十人、南北诗友三十一人参加,这是日治时台湾诗社第一次大规模的共同集会活动。1911年栎社邀请梁启超访台,梁氏对痴仙、幼春叔侄之文学才华,深表肯定。痴仙晚年当对两件社会活动十分投入,其一是台中中学的创设,其二是板垣退助所倡组的「同化会」。同化会由于台湾总督府的打压,旋归失败,痴仙经此打击,即以四十一之年病故。痴仙诗的内容,多描述日本领台后传统文人苦闷无奈的心境,以及对祖国孺慕怨责的情绪,后作品则可看出逐渐强化对台湾本土的认同与关注。诗以感伤颓靡为主调,文字清丽多姿,可说是日治前期台湾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诗人。  林朝崧诗,目前通行之版本为《无闷草堂诗存》,在他去世十馀年后,由栎社诗友合力编辑,由鹿港信昌社印行,于昭和八年(1933)分成两册装订(上册为一至三卷,下册为四至五卷)出版。全书五卷,收录各体诗共八百馀首,附录诗馀一卷,共四十五题六十一首。龙文出版社「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八、九册两册所收《无闷草堂诗存》,系根据原刊本复印出版,以下即以此版本为校勘底本,另外收入散见于其他已出版诗集,或未出版栎社诗稿的林朝崧诗。台湾银行「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所收《无闷草堂诗存》,乃根据原刊本重新打字,但有不少错字。。其诗另有一原始版本,名为《无闷草堂诗钞》于1919~1923年连载于《台湾文艺丛志》(未以单行本出版)。两种版本所收作品颇有出入,但《诗钞》所收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廖振富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