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黄性一《三游洞图咏册子》

朝代:清朝|作者:修承浩|

夷陵有东山,我曾两度登其巅。

不知尚有三游洞,俗顽未得试跻攀。

长沙杰者黄性一,游咏欲长庆日。

石侯四韵诗,梅甫一枝笔。

图中丘壑诗中情,元氏白氏留其名。

丹崖碧涧疑仿佛,湿翠晴岚纸上生。

山灵笑我不相识,当年不遇才咫尺。

倡予和女发幽怪,一时作者裒成帙。

由来胜地以人传,江山文藻岂偶然。

后之视今今视昔,风流遥接一千年。

我自倦游还山住,廿年不踏夷陵路。

如此洞壑隔云烟,独抱幽情无著处。

注释

1. 出处:柘园

猜您喜欢

修承浩(1875~1953),字翰青,湖南沅陵人。清光绪二十八年举人。曾任广西省抚台内收发并负责机要,并任宜、富川知事和广东省阳江厅同知等职。在此期间,结识蔡锷并秘密参加同盟会,两人意气相投,结为金兰。辛亥革命后,蔡锷将军任南省都督,承浩公任都督府秘书长,力助蔡锷创办南讲武堂。之后,任四川省永宁、川东道道尹,四川省政务厅厅长等要职。民国五年,当蔡锷率部护国讨袁进入四川时,承浩公正在四川任永宁道尹,立即因势利导,力促四川军务陈宦宣布四川独立。蔡锷病故,四川军政各派明争暗斗,官场腐暗,民生涂炭,其深感厌恶,于民国六年乞假回乡,筑庐隐居。后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多次邀请出任省府要职,均谢绝。民国十五年,贺龙元帅北伐途经沅陵,仰慕承浩公高义,曾专程登门拜访。民国十八年,沅陵修纂县志,县长罗亨衢聘为修纂。解放后,任湖南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委员、湖南省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常务委员、湖南省文献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