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牛渚江(作者注:「三月朔夜。」)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吴楚争长岸,孙策攻刘繇。

晋隋及宋明,战此如鸿沟。

叠巘连江起,一水亘扬州。

白月青天夜,飏帆白鹭洲。

岂不生山色,亦壮大江秋。

如何古迄今,系缆为战陬。

烽火拥江水,列戍海山头。

历阳与丹阳,南北阅边愁。

维昔谢将军,听诗上孤舟。

温峤然犀过,照见水府幽。

此事差可意,牛渚长悠悠。

我今坐轮舶,幸未惊蛟虬。

溯流至采石,喜见谪仙楼。

注释

1. 押尤韵 出处:此收于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寄诗词集‧八州诗草》,又载《洪弃生先生全集》、连横《台湾诗荟》。

2. 作者注:「三。」

猜您喜欢

  • 1.《葛仙洞宋朝·孙载九载功成驾鹤骈,空遗丹灶冷无烟。衣冠昔日犹埋冢,鸡犬当时亦上天。高步瑶池观日月,几经沧海变桑田。可怜黄野归来晚,留与人间作地仙。
  • 2.《送林陶欢(号莲庄)宋朝·释元肇不见陶欢今四载,欣然复会在通川。行囊觉重添新藁,颜貌如前转少年。到处诸侯争下榻,醉来骑马似乘船。掉头又向何方去,笑指长洲万顷莲。
  • 3.《沽美酒元朝·郑廷玉你怎生直恁的心性狠。全无些旧情分。可便是亲者如同那陌路人。只为你哭的我行眠立盹。见福僧科云:二哥。咱家去来。福僧云:谁是你孩儿。正末云:你是我第二的孩儿。福僧云...
  • 4.《柬西席杭景凡明朝·吴孟端莫厌江湖久索居,清才堪拟汉相如。气凌星斗剑三尺,学足渊源书五车。香动野梅春信早,冻缄红柳雪晴初。岁寒气谊原相守,书札休教别后疏。
  • 5.《燕郎酬李无核·其二明朝·李云龙手杯挥尽不成醺,促膝寒窗辨剑文。离合漫论当日事,英雄谁就此中分。空阶露滴闻虫语,绝塞风高过雁群。欲向郊原哭秋草,与君同吊望诸君。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月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诗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鹤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