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谓华州不见华山而同州反得见之华州人每不平余在池州江上亦望不见九华而人云无为州中可见爰作一诗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华州附太华,不辨太华山。

同州三百里,顾得见孱颜。

高人在山中,山人了不关。

姓氏驰远方,远客争来攀。

千里不见睫,与此同一般。

我过铜陵矶,莫认青阳甸。

远远无为军,反及九华面。

云际有芙蓉,九朵莲花瓣。

江神与醯鸡,狡狯宁目眩。

一叶障太山,何况渺兹县。

江水去悠悠,两岸即池州。

华山不可望,更望九华楼。

注释

1. 出处:此收于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寄诗词集‧八州诗草》,又载《洪弃生先生全集》、连横《台湾诗荟》。

2. 作者注:「乙丑(1925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浩歌唐朝·李贺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 2.《旅夜书怀唐朝·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3.《登陶山寺宋朝·刘仲杰遗迹千年事恐诬,幽栖谁信为陶朱。不知古寺东山洞,曾与西施共隐无。
  • 4.《夜坐偶作宋朝·周孚霜风振枯条,掩户日已夕。老屐不出游,畏此寒懔慄。挑灯对空炉,虫声喧四壁。翻书娱两眦,渺渺玄雾隔。爬搔馀倦酲,城鼓听历历。狸奴木上坐,相对成二客。殷勤谢尔曹,伴我...
  • 5.《次赵松壑赠别韵元朝·陶景威销声息影寄岩阿,已分衰迟井不波。陶令田园祗自种,翟公门户竟谁过。帆开江上碧云合,愁满阶前红叶多。莫谓长才终逆旅,会将经济佐常何。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诗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鹤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