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峰歌(九十九峰即火燄山)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乾坤奇气磅礴布,东南海岱巨灵护。

坼地擎天一臂撑,九十九峰空际露。

一峰摩空一峰从,空中密排青芙蓉。

森然突兀放玉瓣,朵朵太古烟云封。

有时风云气拂郁,剑锋如从指边出。

骈列巨刃倚天扬,鬼斧神工出旋没。

丹赭晴霞捧赤城,照烛炎洲明复明。

芒棱四吐如怒火,炙天不热天亦惊。

羲和日御行不得,重轮欲度便倾侧。

返照扶桑神鸟迷,倒影沧海蛟龙吓。

云出如拥蚩尤旗,摇曳云头云不移。

三十三天星斗动,前峰、后峰相奔驰。

前峰、后峰作人立,或俯、或仰、或不及。

中有一座鲁灵光,次第肩随分等级。

我欲与之成百人,风雨未化蓬莱身。

欲求女娲补天石,补此一缺归陶甄。

山灵告我无庸补,大块有时缺抔土。

留此一角后人看,海山千秋与万古!

我闻中原九十九,曲河千里、百里为一波。

京师九十有九淀,一淀一薮如江沱。

天地山泽必有偶,斯峰因之变嵯峨。

又闻衡山九向有九背,一转一面成一态。

斯山崴嵬互阴阳,面面望之生光怪。

西蜀奇峰与此同,岛屿无此青玲珑。

去岸二十一万里,熬波浴日东海东。

注释

1. 九十九峰即火燄

猜您喜欢

  • 1.《高句骊唐朝·李白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
  • 2.《呈同院诸公·其三宋朝·柳子文官辍蓬莱直,身从帝所回。文章孔庭奥,事业傅岩隈。多士朝廷念,诸公殿阁来。英雄须入彀,应有济川才。
  • 3.《赐余复宋朝·赵惇临轩策士岂徒然,嗣守丕基务得贤。尔吐忠言摅素蕴,吾縻好爵副详延。爱君忧国毋终怠,厚泽深仁赖广宣。赐宴琼林修故事,朕心期待见诗篇。
  • 4.《广陵城外野步呈莘老宋朝·释道潜林梢聒聒鸟声繁,积雪初消涧水浑。老树卧波寒影动,野烟浮草夕阳昏。风回笛响山前路,犬吠人行竹外村。杖屦不知幽兴远,归来新月在柴门。
  • 5.《岁暮偶成明朝·佘翔溪上柴门昼不开,问奇谁为岁寒来。黄昏独坐蒲团静,隔院微风送落梅。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