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郑延平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天尽接海水,突兀岩岛横。

至今风雨夜,时闻人马声。

层波出洪啸,互答长鲸鸣。

痛哉骑鲸人,一去水泙泙!

拓地辟荆榛,绣壤错经营。

志气无六合,虎视蛟龙争。

千秋鹿耳门,风静怒涛生。

废楫在海底,曾至金陵城。

至今吴、越间,耳震孙郎名。

千丈晴霞出,犹疑为旂旌。

遗志不得伸,海大为不平。

舆图归一统,庙貌褒忠贞。

昔年游赤崁,春秋礼齍盛。

閒登望海台,兴废几时更!

彷佛崖山麓,孤臣痛哭情。

我朝君犹恨,况为外夷并!

古城有遗址,白日穴鼯鼪。

阴风扑人面,大厦重见倾。

郑公今不作,当世谁支撑!

神州竟中绝,无复古簪缨。

望风长叹息,头发空鬡鬇!

注释

1. 押庚韵

猜您喜欢

  • 1.《书庭蕉明朝·王守仁檐前蕉叶绿成林,长夏全无暑气侵。但得雨声连夜静,不防月色半床阴。新诗旧叶题将满,老芰疏梧根共深。莫笑郑人谈颂鹿,至今醒梦两难寻。
  • 2.《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送神唐朝·不详文物流彩,声明动色。人竭其恭,灵昭其饬。歆荐不已,垂祯无极。送礼有章,惟神还轼。
  • 3.《秦吉了并序明朝·王佐(汝学)口呼万岁祝千秋,羌女金笼占上流。若到上阳供奉日,陇山鹦鹉尽回头。
  • 4.《游南明山明朝·王明汲地僻红尘远,山明霁色开。翠微连野岸,苍水映城隈。曲径缘莎入,轻舆绕涧来。同寅齐眺望,停午共趋陪。古刹馀丹井,残碑半绿苔。临流频听瀑,爱石更登台。鸟语和歌吹,藤花...
  • 5.《朝散宋朝·陆佃使君竟亦不能奇,赖有诗翁壮观池。二百年来无此作,两三人外有谁知。鱼应变化垂天翼,鹊不经营堕地枝。况复凤毛如得凤,古来遭遇或同时。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