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险涨纪事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日没江河翻,狂涛天上泻。

急电催迅雷,冲飙万瓦下。

雨箭穿飓风,石壁不受射。

路人急奔豚,不知为旦夜。

道途水接天,无处认桥跨。

匉訇山石声,举目无完舍。

予坐读书斋,但见屋有罅。

积潦难出门,淋漓无枕藉。

三日见晴空,如囚得援赦。

开户逢行人,半多求屋借。

由来二百年,未闻此叹诧。

连村或水浮,沮洳无塘坝。

亦多付漂流,鸡犬人物化。

川涨陷邱陵,田畴没䆉稏。

屈指百里间,荒芜忽如乍。

窃疑造物心,年年不宽假!

疠疫与兵凶,更番成迭驾。

盗贼夷狄横,兼将奇灾嫁。

静思浩劫中,在在足惊怕。

盲风怪雨来,何敢生诅骂!

六月且披裘,时序无冬夏。

放怀作诗歌,泪随风雨罢。

注释

1. 押祃韵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元朝·王祯利器从来不独工,镰为农具古今同。芟馀禾稼连云远,除去荒芜捲地空。低控一钩长似月,轻挥尺刃捷如风。因时杀物皆天道,不尔何收岁杪功。
  • 2.《资福训童行颂·其十二宋朝·释怀深二时普请宜先到,众手能为事不差。讽取如来经一卷,都胜闲话口吧吧。
  • 3.《纸帐元朝·善学一团虚白坠轻柔,护我禅林分外幽。身在芸晖堂上卧,神于银色界边游。素云助暖春常在,霁月凝光夜不收。好是枕边蝴蝶绕,梅花有梦到罗浮。
  • 4.《夜归明朝·田汝悚夜从城市归,儿女欢相依。村巷犬争吠,柴门灯火微。栖鸡在树枝,牛羊返郊畿。禾黍幸登场,非稔亦非饥。自兹输官馀,聊足以免饥。饥渴不足惜,还喜愿不违。
  • 5.《边马明朝·岑徵天马玉花骢,能争绝塞功。纵然金作范,不似渥洼中。老识阴山路,寒嘶大漠风。频年经百战,辛苦护羌同。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鹤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海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