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从内兄丁锡勋茂才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眼中诗笔谁清妙,丁君鸾凤孙登啸。

乱世文章故家子,携家避乱南闽峤。

闽南一去几春秋,畴曩海东来一游。

陆子见人当入洛,仲宣邀我共登楼。

挂帆辞我中原去,秋风萧萧海天处。

忽闻贾谊伤鵩词,不信王乔骑鹤驭!

与君缔姻踰十年,去年始亲翰墨缘。

方拟鲁玙双合璧,谁知雷剑一沈渊!

是时分手才半载,相约榕城欲相待。

万里云程望帝京,一朝恨水填沧海!

海上有田家有书,闽山亦有寓公庐。

华表魂归城郭改,松亭梦落屋梁虚。

伤心母老妻孥稚,仲容寂寞身后事。

名山有才未著书,逢时无命空识字!

世界烽烟变古今,江山花鸟怆人心!

那堪朋旧晨星散,况复功名逝水沈!

台湾延平旧幕府,词客哀时泪如雨。

祇今不见丁仙芝,故里空馀洪驹父!

于公门第王公孙,垆下黄公痛夕昏。

涛声浪色沧溟路,何处招君海外魂!

注释

1. 丁复

猜您喜欢

  • 1.《莫愁歌元朝·周竹坡莲花深红莲叶绿,平沙月上鸳鸯宿。青腰三板兰作桡,月下莫愁歌一曲。移舟入花花转深,花深调苦难为音。江边夜半谁相语,只有婵娟知此心。露花渐白月渐午,刺舟自觅来时路。...
  • 2.《慈姥山新开至治河元朝·胡晋大江东驰泻寒碧,岸束埼盘相荡射。掀腾勃怒走吴津,慈姥横来抗勍敌。雄矶虎踞当锐冲,猛浪鲸驱捣坚壁。洄波乱石吐复吞,犀伏蟆浮恶难测。懋迁商旅繁货赀,百死求生脱咽嗌。...
  • 3.《英宗皇帝挽辞五首·其三宋朝·张方平八月初凉后,千年此去长。朝廷留事典,户牖想容光。濯景游霄极,乘云返帝乡。春秋大居正,天统付元良。
  • 4.《春词五首·其五宋朝·释德洪郊原雨歇看春耕,茧栗能驼稚子行。青杏欲尝先齿软,海棠开遍恰新晴。
  • 5.《元宫词(一百三首)·其四十八明朝·周宪王奎章阁下文词盛,太液池边游幸多。南国女官能翰墨,外间抄得《竹树》歌。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鹤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海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