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三儿弥月殇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我生已不辰,我命有所制。

浑沌七尺躯,陆沈半生世。

五角兼五穷,四十有四岁。

颇谓大困深,或有小汽济。

今年九阳月,忽得三男筮。

皇皇寝在床,呱呱堕于地。

虽异槐植门,或比兰生砌。

乱世得添丁,穷途获束币。

阀阅无勋名,诗书有苗裔。

虽无充闱心,犹堪告考祭。

客至试啼声,我闻辄破涕。

多男比多福,此事亦不细。

况我香山集,尚待衮师继。

王氏三珠树,窦氏五枝桂。

后日王仲淹,不患史无系。

奈何我命艰,未兴而有替!

阆胎匝月生,泡影一朝逝!

有如老树花,忽为严霜毙。

浚冲孩抱物,悲伤不自掣!

哀肠芒刺多,愁眼昏霾曀。

痛矣泥涂身,生育亦幽滞!

往时瓦徒弄,今时玉遽瘗。

天荒地老中,复挥思子泪。

吾父孝恭公,慈祥而孝悌。

隐德及多人,和光消众疠。

岂有于公门,不及张汤第!

我兄幸繁衍,而我独侘傺。

或者我持躬,不免有乖戾。

司命告于天,佞魃谗诸帝。

夺去宁馨儿,俾减传经计。

岂知沦伧荒,早已等舆隶。

斯文一线延,妄想千秋系!

讵比刘殷家,七儿分七艺。

区区不畀余,造物无乃厉!

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2. 「晋史」作王衍,此用「世说」

猜您喜欢

  • 1.《清朝·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也学 一作:亦)
  • 2.《道旁宋朝·沈辽道旁桃李斗芳菲,欢意长随断梦归。梦去梦来何可计,春风斜日雁孤飞。
  • 3.《过西园赠张公子明朝·何巩道文章两世后人传,善读兵书道更尊。多难田园能自守,太平诗酒不堪论。曲房路转闻流水,高阁窗开对乱村。金管一声秋月上,谁知公子在西园。
  • 4.《空囊明朝·佘翔芳草经春歇,阴云入夏多。鹭鸥群水曲,猿狖啸岩阿。白发何生理,青山且放歌。空囊归未得,倚棹笑蹉跎。
  • 5.《无闷·秋烟清朝·杜贵墀空白苍茫,寒绿模糊,徐傍笳声唤起。怅蔓草荒坟,乱鸦墟里。望去东西不辨,总画出、悲哉秋之气。淡描夕照,寒添橘柚,凭高心事。如寐,更如醉。为带雨拖风,不成摇曳。况鼓...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