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述事五十韵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蛰居沧海中,阅世日迁变。

衡政与蜚灾,间出如剧战。

飓风拔海水,百年未曾见。

盲飙继狞飂,一月三怒煽。

台地百万家,纷糅成草荐。

丛林与枯株,飘空若散霰。

弱哉谷蓏卉,何从留葱茜!

未知上天心,胡降此怒谴!

年来时事非,民生苦熬煎。

粒米及勺桨,靡不入榷算。

敲扑竭脂膏,寝食俱锻鍊。

群毛燎一垆,旁观目亦眩。

何况切肤灾,能不双股弁!

僇人戴天韬,无地可逃窜。

督府施律条,己意即天宪。

寸法千犀皮,束缚南宫万。

朝行而夕更,惟官之所便。

嗟嗟海山民,作踊同屦贱!

瘦者供鞭笞,肥者供刍豢。

有土此有人,为奴兼为佃。

警隶穿门房,声雷而目电。

租吏没田庐,星移复物换。

国税及杂徵,所求过卵弹。

最苦逢掖徒,时时溺在冠。

市佣与贩脂,时时输银绢。

社会掠民财,政府为奥援。

士比鸾栖棘,民如雉带箭。

所陈百未一,人且疑谤讪。

我读孑遗诗,血声和泪咽。

奈何天助虐,斯民日涂炭!

戊戌洪水灾,山崩川潦漫。

人向吕梁沈,城似汾阳灌。

千村万顷田,茫茫无陂堰。

己亥复歉荒,穷黎绝炊爨。

岂有太仓赈,可救流氓难!

无田更追呼,租税不容缓。

室燬鲂尾赪,梁亡鱼肉烂。

丙午地大震,青天迷昏旦。

人物沦大荒,深谷为高岸。

潭潭九重渊,沈沈太华观。

哭声撼原野,惊魂怖里闬。

自从沧桑来,无时无危乱。

臲卼兵燹中,残生出刀碫。

疮痍未遽平,馀殄遭乾暵。

去年台北街,滔滔横流断。

今年全岛间,重叠风水涣。

有如尪病人,被曝县空半。

皇皇赤县倪,哀哀黑海畔。

饥溺望来苏,何日睹清晏!

我作大风歌,郁噫三再叹!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猜您喜欢

  • 1.《郊庙歌辞·晋朝飨乐章·其一·群臣酒行歌唐朝·不详剑佩俨如林,齐倾拱北心。渥恩颁美禄,咸濩听和音。一德君臣合,重瞳日月临。歌时兼乐圣,唯待赞泥金。
  • 2.《奉和御制睿谟殿赐宴宋朝·余深睿谟赐宴预英良,翠辇鸣鞘出紫房。阆苑群仙环帝所,洞庭万橘荐秋香。芬芳殽实容饕腹,咫尺天威许捧觞。日暮归来自天上,恍然尘虑顿消忘。
  • 3.《元朝·阮忠彦介轩先生庙廊器,茂龄已有吞牛志。年方十二太学生,才登十六充廷试。二十有四入谏官,二十有六燕京使。
  • 4.《寿九十翁梁云峰明朝·王渐逵尘缨早谢重开径,穗老遥归共结庐。卫武精勤还作懿,伏生康健更传书。清秋瑞霭浮觥兕,贺客文车拥闬闾。自愧峰头徒远祝,不趋堂榭整冠裾。
  • 5.《登壶山宿灵云僧舍纪怀·其一明朝·朱浙似与名山有宿缘,行行误入八壶天。老僧结屋层霄上,稚子开门落照边。野桂香幽风细细,庭蕉影静月涓涓。空堂听罢无生话,为借南窗一榻眠。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