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日航海感赋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忆昔饱帆出台湾,一瞥已过澎湖间。

千里、万里海色尽,又看山色入闽山。

山山重叠虎门关,束缚波涛锁烟鬟。

茫茫一海枕群峦,入港豁露青山颜。

高台峻垒枪炮环,战场已过馀疮瘢。

城郭险距青天半,制船巨厂成市阛。

我时停泊泛小艇,登山四顾天地宽。

风雨独凭酒楼望,烟波忽送千舟还。

一夕乘流向闽郭,钓龙台古壁巑岏。

泉亭茶榭闻歌管,楚些越歈杂悲欢。

出闱夜上乌石冈,中秋城月大于盘。

望月兴阑长太息,何时获遍五岳看!

浙、吴咫尺不能到,秦、蜀微茫更无端。

是时人物乐升平,未料沧桑有翻澜。

胸中私愿冀一遂,要当骑鹤上长安。

岂知此景犹眼前,闽城不到十馀年。

瀛海已变千桑田,埋头顿似藏九渊。

一望江山色如赭,每闻花鸟泪犹泉。

莽莽市朝落残局,沈沈人世随逝川。

投河已愧申屠狄,蹈海尤惭鲁仲连!

亦欲化鹤归辽天,辽东华表迷荒阡。

当时犹自悲落拓,只今何处伤沦涟!

盛衰兴废真一瞬,回头万事云霄悬。

往迹旧游何可问,海上日日扬尘烟。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2. 甲申之事

猜您喜欢

  • 1.《文赋晋朝·陆机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谴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
  • 2.《示从侄臻荫清朝·方浚师吾家盛甲第,河库为权舆。厥后二十科,榜上姓名书。祖德培植远,岁月几盈虚。记汝赴京国,岁在丁巳初。淮北纷干戈,烽火遍里闾。田园尽荒芜,尔我蚁虱如。我抱风木痛,衔血...
  • 3.《祖师地种花及总颂四首·其一·地宋朝·释清远性地本无生,因生说有地。流传古至今,非愚亦非智。
  • 4.《谭与人过访舟次因留小酌遂拉同舟明朝·李之世以我乡愁剧,逢君旅思新。同为羁病客,堪作并舟人。草碧故山路,梅残陇首春。孤蓬随飘往,尊酒话情亲。
  • 5.《赠吴良卿将军·其四明朝·李之世结发论交我是兄,斗鸡走狗十年情。何来白面轻投笔,笑向黄榆自请缨。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