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郡登吴山巅,凭吊宋大内放歌

朝代:清朝|作者:洪繻|

湖东柳浪不闻莺,行行直入杭州城。

城中江水阻湖水,吴山长作越山横。

吴山下有第一泉,吴山上有第一峰。

吴山旧入宋大内,亭台苑囿今何空!

山头有石蛟龙举,山中无树凤凰处。

禁籞曾传凤凰名,校场曾集龙虎旅。

自从北兵渡淮过,钱塘潮汐竟无波。

九重云物红兜劫,一角湖山白雁歌。

越中断送宋山河,吴山犹映销金窝。

我到宋汴京,曾寻宋宫殿。

艮岳、青城虽不存,龙阶黼坐依稀见。

汴梁千载护朝门,潘、杨两湖仿畿甸。

如何此地数百年,吴山莽莽寒烟遍!

杭州况是锦绣乡,杭都运比汴都长。

当日爱看天水碧,祇今惟见夕阳黄!

此山虽不峻,襟带美江山。

钱江城南去,明湖城外环。

不须强弩射潮水,大江入海不复还。

江不还,湖不泻,我在山头望山下。

云中大笑海陵王,空画吴峰来立马!

注释

1. 宋内校场在此

猜您喜欢

  • 1.《宴会成趣园诗宋朝·初昌绍近郊风物小斜川,竹树阴阴昼掩门。奉已乐天无妓妾,退居元亮有田园。静中身与世俱弃,妙处心知口莫言。曾到君家北窗下,空凉真可卧羲轩。
  • 2.《寄题张学士三径堂二首·其二宋朝·许景衡我欲寻三径,长歌归去来。未能似夫子,还是走尘埃。彩笔临流赋,清樽对菊开。披榛往来处,东望思悠哉。
  • 3.《次官汝清伤雨韵明朝·江源久雨淋漓水溢城,汗渠何处觅深情。九逵迢递埋车辙,八表空濛恼客情。平地黍苗随汨没,逆流鸥鸟任纵横。遣愁三酌麻姑酒,不学沉酣阮步兵。
  • 4.《客中感怀十首·其一明朝·江源自怜羁客尚飘蓬,故国荆扉在梦中。直北关山时极目,独依秋色数飞鸿。
  • 5.《又戏呈钝翁二绝句·其一清朝·王士祯药垆经卷日相亲,隐几萧然远市尘。闻道姬人怨服散,也须料理苦吟身。
洪繻(1866~1928),本名攀桂,学名一枝,字樵。台湾沦日后,取《汉书‧终军传》「弃繻生」之说,改名繻,字弃生。清彰化鹿港人,原籍福建南安,其先大父至忠公流寓台湾鹿港,遂家焉。少习举业,光绪十七年(1891)以案首入泮。十九年(1893)乡试不中。乙未(1895)割台之役,与丘逢甲、许肇清等同倡抗战,任中路筹饷局委员。台湾民主国瓦解后,绝意仕进,潜心于古文辞。由于身居弃地,洪繻采取「不妥协、不合作」的应世态度,以遗民终其身。他坚不剪辫,拒著洋服,拒说日语,不许二子受日本教育,诗文皆以干支纪年,以示不忘故国。内容多系三台掌故,自清末政治措施,以迄割台前后战守之迹,日人横暴之状,民生疾苦之深,一一垂诸篇章,兼具经世作用与史料价值。

张光岳谓洪繻诗,先学唐诗,以求诗格高古;继而上窥汉、魏,再学于宋、元、明、清,以臻高雅古朴之境。胥端甫谓其「感愤时事诗中,评时论古诸作,皆能独具只眼以自抒其伟抱。」杨萍则推许洪氏为台湾近代学人中,博闻笃学,抱朴守贞,俨然有古大师之的第一人。〖参考胥端甫编辑《洪弃生先生遗书》;杨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程玉凰《嶙峋志节一书生:洪弃生及其作品考述》,台北:国史馆,1997年5月。
〗洪繻著作包含诗歌、骈文、古文、试帖时文四类文体,皆冠以「寄鹤斋」之名,有《诗集》、《八州诗草》、《试帖诗集》、《词集》、《诗话》、《骈文稿》、《古文集》、《函札》、《制义文集》、《八州游记》、《瀛海偕亡记》、《中西战纪》、《中东战纪》、《时事三字经》,约百馀卷,一百八十馀万字。遗稿经哲嗣洪炎秋辑为《洪弃生先生遗书》〖胥端甫编辑,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又依据原抄本,重加整编标点,排印为《洪弃生先生全集》〖林文龙点校,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今以成文出版社《洪弃生先生遗书》所收《寄鹤斋诗集》为底本〖底本收录诗集分述如下:(1)《谑蹻集》七卷,约为1885至1895年之作。(2)《披晞集》七卷,约为1895至1905年之作。(3)《枯烂集》九卷,约为1905至1915年之作。(4)《壮悔馀集》,为香奁诗,为1897年之作。(5)《八州诗草》五卷,为1922至1923年游历中国之作。(6)《诗集补遗》,补录前面诗集所漏收诗作。(7)《试帖诗集》,为1885至1898年科举考试习作。
〗,对校洪繻孙女洪小如所藏抄本〖编者按:洪小如所藏抄本含《谑蹻集》七卷,《披晞集》六卷(缺卷五),《枯烂集》九卷。现收藏于国立台湾文学馆。
〗、洪繻自编出版的《寄鹤斋诗矕》〖《寄鹤斋诗矕》,南投:南投活印社,1917年。此书洪繻自编自印,作为旅游大陆交谊用书,也是洪氏第一部见世的著作。
〗,并参考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洪弃生先生全集》,以及《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台湾诗荟》等所载之诗作,辑录编校。(吴福助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