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杂诗和林石田·竟夕柴门掩

朝代:宋朝|作者:汪元量|
竟夕柴门掩,无心接缙绅。
山中多乐事,世上少全人。
诸吕几亡汉,商翁不仕秦。
柴桑深僻处,亦有晋遗民。

猜您喜欢

  • 1.《行田登海口盘屿山诗南北朝·谢灵运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依稀采菱歌,仿佛...
  • 2.《记得清朝·方婉仪记得当时拢髻年,春宵坐月百花前。谢家小妹王家姊,手弄窥窗白玉钱。
  • 3.《初夏口占·其九明朝·李云龙南薰吹雨到寒窗,一洗妖氛复旧邦。却叹沟中诸饿莩,枯鱼不及待西江。
  • 4.《南越舟中怀杜言开士明朝·汪彦把手东林别,尘踪遂远游。千山犹落木,一岁半行舟。短烛飘残雨,疏钟应碧流。知君魂梦静,寻不到罗浮。
  • 5.《瀛台赐宴恭纪六首·其四清朝·王士祯中旨频传内大臣,龙眠学士命重申。捧觞跪起华裀上,蘋末风来散酒鳞。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亦自号水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