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歌二十首·东南半壁日昏昏

朝代:宋朝|作者:汪元量|
东南半壁日昏昏,万骑临轩趣幼君。
三十六宫随辇去,不堪回首望吴云。

猜您喜欢

  • 1.《杂赋元朝·汪睿我游会稽岭,复登秦望山。天高海涛寂,日落空云閒。三山渺何许,鲍腥动函关。回车探禹穴,千古高巑岏。有客来昆崙,抱璞将何适。熠熠含辉光,椟韫夜生白。荆舒人莫知,举世...
  • 2.《潞公轩元朝·郭西野岸断滩平水乱流,烟林簇簇点沙洲。小轩疏雨留人住,饱看云山一带秋。
  • 3.《秋半宋朝·黄希旦晚吹生丛竹,凄凉又半秋。年华惊倏忽,人事觉淹留。林噪残蝉急,山光暮雨收。登临将眺望,烟雾闭层楼。
  • 4.《呈郡寮·其三宋朝·杨灏寒烟淡淡水茫茫,六代才如一梦长。风月何尝异今古,江山不管有兴亡。豪华事往人安在,歌舞台倾径就荒。陈迹依然无处问,野花幽草自芬芳。
  • 5.《元日饮用韫宅遇雪兼赴刘工部之约·其四明朝·余继登踏雪觅刘郎,相看成一笑。不如王子猷,空返剡溪棹。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亦自号水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