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

朝代:宋朝|作者:汪元量|
芒芒北邙山,高坟尽无主。
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戏为六绝句·其二唐朝·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2.《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唐朝·白居易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 3.《止斋即事宋朝·娄寅亮居与仙岩邻,未悉仙岩路。片棹偶相及,山僧频礼数。指点觅馀迹,行行道其故。是为梅雨潭,排空成瀑布。常生六月寒,輶轩每相顾。嗟哉往来者,宁不忝尸素。
  • 4.《与僧游石头庵宋朝·释德洪我携骨面潜溪子,来访西山鈯斧庵。梦蝶人惊犹栩栩,藏鸦柳暗已毵毵。峰连小阁宜春望,水绕重城隔夜谈。欲唤扁舟寻熟路,与君支策上千岩。
  • 5.《复从侄明公·其一明朝·何吾驺老至颠毛化练丝,应教汝辈出头时。试过驼岭扪灵秀,插笔丹霄待吐奇。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亦自号水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