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丛祠

朝代:宋朝|作者:汪元量|
西蜀风烟天一方,蚕丛古庙枕斜阳。
茫然开国人天主,彷佛鸿荒盘古王。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春日过函三阁明朝·王希元一望平川暮霭收,千家城郭月华流。人从萝薜知幽处,燕啄香泥过画楼。洗药经年泉石碧,谭禅终日雨花浮。坐来自许能忘世,野鹤孤云任去留。
  • 2.《族叔祖示四绝句次韵·其三宋朝·张守衰怀底物能陶写,社舞村歌眼暂明。谁似玉人供巧笑,不劳长笛与哀筝。
  • 3.《贺圣朝明朝·朱鼎践祚将移九鼎。扫除州郡初清。英雄有志事垂成。一着戎衣大定。
  • 4.《休归咏怀·其一明朝·邢宥脱却樊笼得自繇,家园万里望琼州。花看晚节添幽兴,人忆同时觅旧游。一枕黑甜山舍午,半樽白泼水亭秋。归来已定栖身计,独愧君恩未尽酬。
  • 5.《贫居自述·其二十五明朝·李孔修愈加贫困愈从容,且把閒愁付酒钟。一榻清风垂柳绿,半帘疏雨湿花红。遗珠不必怜光彩,失马何劳问吉凶。惆怅知音无觅处,行行空自抱丝桐。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亦自号水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咸淳(1265年~1274年)进士。南宋度宗时以晓音律、善鼓琴供奉内廷。元军下临安,随南宋恭帝及后妃北上。留大都,侍奉帝后。时文天祥因抗元被俘,囚禁狱中,汪元量不顾个人安危,常去探望,两人以诗唱和,互相激励,结下了深厚情谊。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得元世祖许可,出家为道士,离开大都还江南,暗中结交抗元志士,在浙、赣一带鼓动反元,图谋恢复宋室江。与民族志士谢翱来往甚密。谢翱曾作《续操琴·哀江南》,歌颂其抗元活动。晚年退居杭州,为道士以终。

汪元量在诗歌的创作上有很深的造诣,其诗大多为记亡国之戚、去国之苦而作,在后世有“宋亡之诗史”之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道:“其诗多慷慨悲歌,有故宫离黍之感,于宋末之事,皆可据以征信。”有《湖山类稿》五卷、《水云集》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