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南京之翌日,登雨花台,吊太平天王,诗以侑之·其四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玉垒云难蔽,金陵气未消。

江声喧北固,山影绘南朝。

吊古沙沈戟,狂歌夜按箫。

神灵终不閟,化作往来潮。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猜您喜欢

  • 1.《燕山道中三首·其一宋朝·蔡珪款段乘凉未五更,徐河十里雾中行。前村烟树望不见,欲到忽闻鸡犬声。
  • 2.《郊外元朝·李昱暖云过日不作雨,客子郊外寻春光。野花朵朵红间白,堤柳丝丝青尚黄。不贪马上得新句,正忆天涯非故乡。流莺飞燕自来往,底事归途芳草长。
  • 3.《谢易之自京回遗余文物七品各赋律诗一首谢之(七首)·四·其四·宣文阁笔元朝·张仲深霜毫拔月出句吴,分赠多应进贡馀。筵阁校经资检讨,管城锡号自中书。九重纶綍曾参赞,三辅英雄藉荐除。今日茅斋陪砚席,且供铅椠沐方诸。
  • 4.《又和孙延用韵明朝·祁顺盾日炎炎遇傅霖,斯民忧乐最关心。逢人试问田间水,昨夜添来几许深。
  • 5.《明朝·李贤非烟非雾掩晴晖,九陌行人势莫违。梁上曾因歌韵起,驿前长逐使旌飞。几番雨打方归地,一阵风吹又上衣。自是甘心云外客,纤毫不许到林扉。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