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社四首·其四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萧萧新隘路,落落几番家。

傍石茅为屋,当门竹映沙。

馘头誇出草,黥面比簪花。

今夜关山月,婆娑醉舞斜。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猜您喜欢

  • 1.《已亥杂诗·305清朝·龚自珍欲从太史窥春秋,勿向有字句虚求。抱微言者太史氏,大义显显则予休。
  • 2.《木兰花慢·断桥残雪宋朝·周密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自放鹤人归,月香水影,诗冷孤山。等闲。冸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间。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琅玕。半倚云湾。孤棹晚、载诗还。是醉...
  • 3.《郊庙歌辞·中宗祀昊天乐章·凯安唐朝·不详堂堂圣祖兴,赫赫昌基泰。戎车盟津偃,玉帛涂山会。舜日启祥晖,尧云卷征旆。风猷被有截,声教覃无外。
  • 4.《丰齐道中宋朝·刘挚路远程难计,人慵马自迟。草蛛横布网,桑蠖乱垂丝。村落黄梁饭,墙篱紫菊枝。时丰物皆好,客思在青旗。
  • 5.《秋日会昌山行明朝·江源终日肩舆不少停,一山过去一山迎。路盘青嶂顶头出,人在白云堆里行。蔽日深林含宿霭,隔溪啼鸟弄春声。宦游奇绝此为冠,句不敲推信口成。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