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三夜独游剑潭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绣旗大鼓沸城隅,百鬼狰狞白昼趋。

却恨炎威难退避,稍欣夜气足清娱。

娟娟凉月侵衣袂,渺渺微波入画图。

独倚桥栏望天末,空山仍有蕙兰无?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2. 稻江岁以本日迎城隍,乔妆鬼卒千数百人,状极诡怪,空巷出观

猜您喜欢

  • 1.《登黄鹤楼唐朝·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2.《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唐朝·李白道隐不可见,灵书藏洞天。吾师四万劫,历世递相传。别杖留青竹,行歌蹑紫烟。离心无远近,长在玉京悬。
  • 3.《再和换竹宋朝·李正民此君风度不可无,禅老方翻贝叶书。试遣酪奴相问讯,为邀青士看扶疏。芳香雅称松江水,苍翠还宜长者居。明月清风随处是,去来有分意何如。
  • 4.《游黄梁祠即景杂咏·其二明朝·申佳允日日青驹不断尘,却于此地说仙因。遍看四壁题诗客,半是当年学步人。
  • 5.《祭芭蕉龙(在邓川中所西山之麓)清朝·牛焘藤树密重重,灵蕉带雨浓。何人曾梦鹿,此地旧潜龙。云气终朝幻,泉源一脉钟。神来无殿宇,山半绿苔封。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