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史有感二十首·其十四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几回搔首望燕云,国事纷纭岂忍论。

变法果能如赵武,维新直是假周文。

独夫性命囚南海,六士头颅哭北门。

不信圣人今未死,尚从丹穴苦求君。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猜您喜欢

  • 1.《送别李伯实五首(录三首)·其二元朝·胡杕我有五色丝,投子锦绣机。前织鸳鸯纹,后织连理枝。一疋裁为双,卷怀各置之。千岁两端合,永无棼所治。
  • 2.《述怀·其一明朝·王汝玉三十未得志,栖栖无所投。空持五经笥,不遂一身谋。土蚀张华剑,尘生苏子裘。何如觅归计,负郭有田畴。
  • 3.《赵表侄出先德彦章诗卷宋朝·许景衡晚路嗟流落,长时任郁陶。故人今地下,新句出儿曹。野润春风早,霜清夜月高。杯盘旧行乐,江水日滔滔。
  • 4.《幽亭明朝·吴宝幽亭寂历绝嚣尘,谁向亭中寄此身。翠竹苍松相结伴,清泉白石共为邻。嘤嘤谷鸟如求友,灼灼红花似笑人。我欲移家傍云月,未知主者肯容亲。
  • 5.《闰八月十四夕待月钟氏映日池馆遇雨明朝·李云龙孤斋池水上,待月拟南楼。不谓今宵雨,翻多一度秋。湿衣寒不见,盈手赠难投。来夕还相望,清光为倍酬。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