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陈菊谱题周金凤传后韵二首·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英雄儿女一腔愁,钗影迷离剑气秋。

尽说单寒生翠袖,谁知义侠出青楼。

欢场作客怜鸦髻,香国封侯笑虎头。

湖海元龙心未老,为他红粉洗娇羞。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猜您喜欢

  • 1.《满江红·斗帐高眠宋朝·宋无名氏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天应分付与,...
  • 2.《次韵荅天台杨景羲拟杜陵曲江体五首·其四元朝·洪焱祖城中帻峰高插天,竹房煮茗僧汲泉,半江云影危阑前。秋风吹去一只鹤,老我回头三十年。
  • 3.《感赋清朝·巨赞道高一尺魔千丈,吠怪憎贤古已然。尼父周游曾削迹,达摩面壁辍谈禅。精金岂却炉锤鍊,大任须从穷饿肩。独倚江楼观万汇,春来无处不芳妍。
  • 4.《川拨棹元朝·曾瑞卿你怀揣着似轩辕似轩辕明镜前。他如今诉说根源。两下当年。都则为一点情牵。我王月英有甚言。任恩官怎发遣。
  • 5.《杂记八首·其五明朝·李云龙铁桥西去是蓬莱,千树万树琪花开。遥隔彩云闻笑语,王家兄妹踏歌来。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