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吉林,有归家之志;香禅赋诗挽留,次韵答之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小隐青山共结庐,秋风黄叶夜摊书。

天涯未老閒情减,且向松江食鳜鱼。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

猜您喜欢

  • 1.《灵洲和方棠陵韵明朝·王渐逵坡翁曾著迹,吾子复登楼。今古栖贤地,江山增胜流。落日闲千舸,长鳌锁万牛。即看康世志,宁作异乡愁。
  • 2.《耳鸣宋朝·张方平一阳初独啸,两耳遂双鸣。寒谷疏钟远,霜空众籁清。千铃行险倦,万鼓战酣声。瀑落山头峻,涛翻海面平。风樯开大浪,晓角动严城。陇首悲凉意,苏门旷逸情。凤箫云外过,龙笛...
  • 3.《文衡山山水画明朝·吴旦路入云林一径斜,红尘飞断即烟霞。江南小隐无多地,杨柳阴中祇数家。
  • 4.《贫居自述·其十四明朝·李孔修老夫原自有安排,好把清贫逐日挨。正遇有花犹欠酒,方才得米又无柴。青灯黄卷还留意,肥马轻裘不介怀。独喜多情深夜月,清光长照烂书斋。
  • 5.《杂感·其四清朝·杜友房敢援捷径舍康庄,自愧平生少寸长。几辈从戎鞭力健,频年煮字墨痕香。空余摇落三椽屋,只合投闲半亩塘。却忆芳郊行乐处,好花无限媚春阳。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