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水源地是世界第三泉,诗以纪之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我昔游金山,曾汲中泠水。

北上采翠微,亦饮玉泉美。

朅来在南荒,沿海地多滓。

夜雨入帘来,新泉绕阶戺。

驱车恣登临,凭吊红毛垒。

万木翳鸣蝉,苔花浮玉蕊。

娟娟绝纤尘,空明浸寒漪。

倚杖听瓢声,泠然万虑止。

况当炎熇时,润涤诗肠喜。

大地毓名泉,此为第三尔。

临流几万家,井渫受福祉。

馀沥溉良畴,春云侵耒耜。

在山泉水清,逝者如斯矣。

我志在沧浪,濯缨歌孺子。

猜您喜欢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