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竹枝词·其九

朝代:清朝|作者:连横|

柳燧荷囊胜小壶,座中亲饷淡巴菰。

一枝铜管刻三寸,吸取烟云醉味腴。

注释

1. 押虞韵

猜您喜欢

  • 1.《送镜上人往庐山元朝·李隼云满袈裟月满船,匡庐何处定安禅。屏风九叠啼猿里,瀑布千寻度鸟边。林下翻经依宝树,花间洗钵踏金莲。虎溪若见陶居士,不说高僧惠远贤。
  • 2.《哀松诗(甲辰五月作)清朝·方仁渊种松花园阡,森森望其长。仰体祖父心,视同子孙养。辛苦四十年,颇作江涛响。虽非合抱材,已有虬龙象。何来恶少年,出没如豺鼠。白日不见形,宵深从斤斧。前年数大衍,今又...
  • 3.《庐山道中怀子瞻宋朝·释道潜谷口晴云散晓光,鸟声呼我渡横塘。轻明独爱桃花静,撩乱偏嫌柳絮狂。处处丛祠起箫鼓,家家篱落动耕桑。去年今日东坡路,拄杖相将探海棠。
  • 4.《狼山宋朝·释元肇寺因先幻有,仙迹本虞君。渡口几点屋,山腰一抹云。长江浮地轴,孤塔焕天文。欲问秦皇事,高崖迥不闻。
  • 5.《登中岳明朝·李化龙帝车原应土中央,夜半玉衡建斗匡。正主天关当紫极,特蟠龙角御黄裳。阴阳会处星官叶,风雨交时日柱藏。赤县共瞻人鸟顶,周巡四岳敢偕行。
连横(1878年217日—1936年6月28日),幼名允斌,谱名重送,表字天纵、字雅堂,号武公、剑,别署慕陶、慕真。台湾省台南人,祖籍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龙海)。著有《台湾通史》、《台湾语典》、《台湾乘》、《大陆诗草》、《剑室诗集》等,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清康熙年间(18世纪初),连横的七世祖兴位公感痛明室之亡,不甘臣服于满清统治,故渡海来台,择居台南郑成功驻兵故地环境幽雅的宁南坊兵营,自此晚辈沿袭祖训,誓不侍清,在台以制糖为业。先祖连南夫是著名的抗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