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

朝代:清朝|作者:陈维英|

为嫌故国衣乌衣,换淡妆来觉昨非。

杨柳絮缠银剪试,梅花粉抹玉钗飞。

雪迷帘外浑难觅,月照梁间讶未归。

欲报吉祥喧喜语,无如人识鸟音稀。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台湾

2. 黄哲永、施懿琳编校

猜您喜欢

  • 1.《舟中值雪宋朝·李正民百里清波一苇航,茅檐灯火照渔梁。寒吹褐袂风头急,夜洒篷窗雪片飏。乘兴去寻戴安道,异书思见蔡中郎。胸怀礧碨须倾倒,樽酒相看气味长。
  • 2.《次韵奉答杨判官继甫宋朝·周孚向君官升今复滁,十年两地无此儒。喧啾蹇吃方一区,君自鹄白渠自乌。士安门人有挚虞,斯文灰冷今复苏。胸次与古真合符,鄙夫濩落世所无。逃禅政自萦瓠壶,岂有笔力凌三都。...
  • 3.《秋夜次四侄韵五首·其三宋朝·刘跂颢气日且肃,鸣弦此其时。泠泠矢古音,慷慨不胜悲。翔飙媚百卉,苦雨何纷披。曲罢自澄寂,霜气皎冰姿。
  • 4.《送禄天然往东山元朝·大圭白门柳色青垂烟,春风晓送龙江船。四明南望二千里,十日卸帆鄞水边。丞相祠堂在何处,花发东山今几度。谢傅高风尚可扳,振锡玲玲入山去。金鹅峰前启禅室,巨鳌夜戴三山出。...
  • 5.《牡丹亭寻梦明朝·沈守正佩解惊还在,钗横怯未安。不禁春澹荡,犹似雨汍澜。昨日逢欢易,今朝顾影难。那知谁是梦,梅馥送人寒。
陈维英(1811~1869),字硕芝,又字实之,号迂谷,清淡水厅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少时受业于庠生黄德辉、举人陈六、拔贡郑用鉴及其长兄陈维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福建闽县教谕;咸丰元年(1851),台湾道徐宗干举为孝廉方正;咸丰九年(1859)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回籍后掌教于仰山、学海两书院。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起事,因助饷捐得四品头衔,并获赏戴翎。晚年建读书之处于剑潭畔,名曰「太古巢」,著有《乡党质疑》、《偷闲录》、《太古巢联集》等。  《乡党质疑》,并未付梓,今已散佚。《偷閒录》稿本亦已佚失,在民间有多家抄本,如:新庄陈舜渔抄本(1930)、五股陈灿宝抄本(1931)、陈绕绿抄本(1934)、李见金抄本(1934)、吴朝纶抄本(1934)、新竹郑神宝抄本(1935)。民国四十二年(1953)八,台北县文献会曾从某氏手中取得最完善之珍藏抄本,计古今体诗七百二十六首,由廖汉臣重新加以整理并略加注释刊于《台北文物》,以下所收录的陈维英《偷閒录》诗作即以此为底本。至于,《太古巢联集》由田大熊、陈镦厚编辑,何茂发行〖参考陈维英撰,田大熊、陈镦厚校编《太古巢联集》,台北:无聊斋,昭和十二年(1937)。〗。张汉在〈陈迂谷联文序〉谓陈维英乃北台湾著名学者,其文似浅而深,似俗而雅,因有得于古人立言垂世之旨,故质实可味,不徒以隶事赋物裁对见长。台北帝大东洋文学系主任神田博士亦在《联集》的序文中说迂谷诗,托兴遥深,取材宏富,具声律之美,乃东宁诗人中,首屈一指者。又认为其联语对仗工整,愈出愈奇。如银台金阙,珠玉杂陈,使人读之目眩。该书出版迄今已逾一甲子,世人鲜有见及者。兹据原刊本,重新编校。(黄哲永、施懿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