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四首·其四

朝代:清朝|作者:陈宝琛|

北胜南强较去留,泪波直注海东头。

槐柯梦短殊多事,花槛春移不自由。

从此路迷渔父棹,可无人坠石家楼?

故林好在烦珍护,莫再飘摇断送休。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猜您喜欢

  • 1.《行诸山道中宋朝·陈公辅我曾天台游,于今四十载。一朝忽复来,时节如有待。形骸觉老景,景色殊不改。雨中寻旧迹,触目云叆叇。岩瀑落千寻,涧花纷五彩。崖深藓苍苍,溪浅石磊磊。昔时所未到,足力...
  • 2.《首夏静观堂书怀宋朝·章诩杖策下层岭,来憩云外庄。檐低绕颓垣,澹泊在一堂。山高户牖虚,风清长夏凉。翳翳动林影,潋潋浮溪光。心远与世隔,独有文史香。汲井资咽漱,莳药助体强。园中橘为奴,沼内...
  • 3.《高阳池宋朝·彭汝砺驾言之石城,爰至高阳池。是时春始和,池水生渺瀰。徒能踌躇顾,不及酩酊归。令人忆山翁,倒著白接䍦。
  • 4.《寄衣曲四首·其二明朝·江源郎寒即妾寒,缝衣寄边垣。妾寒尚自可,郎寒谁温存。
  • 5.《题兰亭明朝·佘翔永和遗迹岂销沉,载酒兰亭恰赏心。岩壑一时劳应接,壶觞异代感登临。笼鹅池在迷春草,巢燕堂空见竹林。若集群贤修禊事,还凭彩笔勒山阴。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1912)溥仪入学,被宣召为授读,授太傅,尽忠辅育。张勋复辟,推举为议政大臣。民国廿年(1931)满州事变,随帝入满州,及建国登基,仍随侍为帝师傅。民国廿四年(1935)捐馆,年八十八。  陈氏善,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其诗多感时怀旧之作。著有《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沧趣楼律赋》、《南游草》、《陈文忠公奏议》等,刊有《征秋馆藏印》、《征秋馆吉金图录》〖参考(1)《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2)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