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夜厦门寓楼作(丁未,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

朝代:清朝|作者:陈宝琛|

忍携佳月就嚣尘?肠断沧波一片银。

舟小畏风差得泊,楼高近市漫成邻。

顽山是处愁吟望,残夜无人省病呻。

却为彗星搔短发,万方涕泪诏书新。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2. 丁未,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寿阳曲·江天暮雪元朝·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 2.《和陶诗·饮酒诗二十首其一明朝·李贤尊中既有酒,开怀乐饮之。人生穹壤间,出处各有时。阴阳递消长,达人恒鉴兹。咄彼乾没徒,终身事狐疑。君子守正命,轲言良自持。
  • 3.《送友还高明明朝·李之标嶙峋石室倚云隈,东望仙乡亦快哉。玉乳岩中留胜迹,斗魁台上勒雄才。秋风瑟瑟征帆迥,芳草萋萋客思催。一曲骊驹牵别袂,烟波将雨重徘徊。
  • 4.《临江仙·柬友明朝·李雯不觉新愁催彩燕,难忘宋玉东邻。梅花已梦晓云深。借君玉指上,弹出凤求音。鱼钥先通金锁信,莫教红叶沉沉。卢家待暖画堂春。愿将双彩线,绣作月中人。
  • 5.《平圃(张文献公故居)清朝·王士祯扣舷聊骋望,川上浩烟波。往往奇峰出,行行松石多。人言故相宅,遥指曲江过。太息开元后,争传得宝歌。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1912)溥仪入学,被宣召为授读,授太傅,尽忠辅育。张勋复辟,推举为议政大臣。民国廿年(1931)满州事变,随帝入满州,及建国登基,仍随侍为帝师傅。民国廿四年(1935)捐馆,年八十八。  陈氏善,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其诗多感时怀旧之作。著有《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沧趣楼律赋》、《南游草》、《陈文忠公奏议》等,刊有《征秋馆藏印》、《征秋馆吉金图录》〖参考(1)《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2)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