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寺忆竹坡示畏庐石遗

朝代:清朝|作者:陈宝琛|

岩扃犹剩题名墨,池水应怜皱面人。

约略老坡眠石处,却从榛莽告晁秦。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猜您喜欢

  • 1.《横塘宋朝·许景衡好在横塘水,人今去几年。秋光空到地,霁色自连天。伐石围高岸,诛茅驾短椽。归欤此心在,何苦利名牵。
  • 2.《次韵通明叟晚春二十七首·其六宋朝·释德洪落英寂寂草离离,天气清和得所宜。头面惺愡快清晓,可人惟有海棠枝。
  • 3.《广灵道中明朝·江源缓辔徐徐出广灵,马蹄如割怕崚嶒。隘门山险少行旅,天井寺荒无旧僧。兴废百年归感慨,乾坤双眼小鲲鹏。满前景物凭诗画,其奈愁多赋未成。
  • 4.《寄吴山人明朝·佘翔隐隐松萝海月孤,溪边何处问当垆。故人不断云山梦,欲乞仙厨五岳图。
  • 5.《梁口观灯词·其二明朝·李之世梁口村中观綵棚,江边路转黑层层。绛蜡有钱无处买,大家留点小鳌灯。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1912)溥仪入学,被宣召为授读,授太傅,尽忠辅育。张勋复辟,推举为议政大臣。民国廿年(1931)满州事变,随帝入满州,及建国登基,仍随侍为帝师傅。民国廿四年(1935)捐馆,年八十八。  陈氏善,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其诗多感时怀旧之作。著有《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沧趣楼律赋》、《南游草》、《陈文忠公奏议》等,刊有《征秋馆藏印》、《征秋馆吉金图录》〖参考(1)《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2)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