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澹庵闇公访松旧慈仁寺三松萎其一矣

朝代:清朝|作者:陈宝琛|

双松代以三,顷来已一枯。

虽非元明旧,挺立仍不孤。

我昔见松始,中兴正多娱。

刹那五星终,寺燬祠亦芜。

朝市不自保,况此曲瘁株。

澹庵欲留真,岁寒趣为图。

缅怀乾隆世,七庙雨露濡。

孑遗幸相守,冰雪何岁无。

还复成双松,后先焉可诬?

勿袭广雅误,谓与渔洋符。

丁髯熟旧闻,考證能辞劬。

注释

1. 押虞韵

猜您喜欢

  • 1.《夜过吴江忆华终之宋朝·吕寅伯更深既尽烛,清气满山川。沙上风鸥聚,烟中霜草鲜。故人别何处,新月照孤眠。欲寄相思意,征鸿未可传。
  • 2.《仙鱼驿宋朝·李处讷少年常诵少陵诗,寤寐城南天下稀。锦屏山色行看远,阆苑风光愿与违。回首玉台山下路,黄粱初熟梦成非。
  • 3.《题外舅评事秀实堂宋朝·彭汝砺地胜风长暖,堂开美亦并。溪声留几席,山影上檐楹。田野多真趣,诗书足义荣。本根今日好,华实看俱成。
  • 4.《油葫芦元朝·郑廷玉贼也你搭手在心头自监解。这家私端的是谁䦛䦟。则你那二十年何曾道觅的半文来。你你你则待要抹着的当了拿着的卖。也不管松时节做了急时节债。你你你无花呵眼倦开。无酒呵头...
  • 5.《贫居自述·其九明朝·李孔修架上诗书壁上琴,孔门心法伯牙音。身閒每喜青山趣,人老何妨白发侵。蓑笠便随行处乐,风花何用苦求寻。柴门寂寂堪罗雀,词赋驰名翰墨林。
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韬庵、陶庵、听水、桔叟、桔隐,别署听水老人、沧趣楼主、铁石道人、听水斋主人。福建闽县人。中举后曾来台。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屡次出任考官。光绪八年(1882)任江西学政,翌年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后因中法战争失利,遭受牵连,被降五级,里居达廿馀年。光绪廿四年(1893)开始,掌教福州鳌峰书院,积极推动地方教育。宣统元年(1909)奉召入京,担任礼学馆总纂大臣、弼德院顾问大臣。民国元年(1912)溥仪入学,被宣召为授读,授太傅,尽忠辅育。张勋复辟,推举为议政大臣。民国廿年(1931)满州事变,随帝入满州,及建国登基,仍随侍为帝师傅。民国廿四年(1935)捐馆,年八十八。  陈氏善,为闽派诗坛领袖之一,其诗多感时怀旧之作。著有《沧趣楼文存》、《沧趣楼诗集》、《沧趣楼联语》、《沧趣楼律赋》、《南游草》、《陈文忠公奏议》等,刊有《征秋馆藏印》、《征秋馆吉金图录》〖参考(1)《福建名人词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2)赖子清《台湾诗醇》,台北:青木印刷所,1935。〗。(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