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梅

朝代:清朝|作者:陈廷植|

传来消息这番新,春满孤山探问频。

若识予心虚似竹,臞仙应笑遇知人。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处:此收于曾笑《东宁击钵吟前集》,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赖子清《台诗珠》。

2. 编者按:「这」,《台海诗珠》作「乍」。

猜您喜欢

  • 1.《题钓台宋朝·鲁有开昔日狂奴向此来,爱垂芳饵上崔嵬。乡人不识钓台意,空指山头是钓台。
  • 2.《赴越书呈杭州熊侍郎宋朝·钱协鉴湖清泚对胥山,两地相望一水间。共佩天涯太守印,犹联丹陛侍臣班。君方白傅才何愧,我比微之思苦悭。莫把旧诗犹见诧,繁雄未必胜清闲。
  • 3.《有酒歌四首·其三明朝·何吾驺有酒有酒秋已生,今我不饮夜月明。湘床被冷螀鸣急,况复长空闻雁声。
  • 4.《咏怀三十首(存二十八首)·其十五明朝·沈鍊玉沉当自见,珠去有时还。刘曜乃何人,隐居管涔山。童子持宝剑,再拜扬玉颜。致辞且敬献,留佩声潺潺。一岁换五色,三尺当重关。寄物不虚得,亦复排群蛮。
  • 5.《借鹤·其三明朝·沈守正鹤癖多年在故山,如逢旧友意相关。五更嘹喨君犹共,两度荷香即遣还。
陈廷植(1869~1957),字培三,又字槐三,号祐槐,台北大稻埕人。清贡生陈儒林长子,擅长诗文,光绪十五年(1889)由学政刘铭传取中秀才。光绪二十一年(1895)乙未割台,侍父避地本籍泉州同安。未几归台,明治三十三年(1900)获颁绅章。初设退一斋教授生徒,以训蒙为乐。明治四十二年(1909)准设私塾培德书房讲授汉学。大正二年(1913)应日人之请,任大稻埕公学校汉文教师,大正七年(1918)辞职。陈廷植为台北「瀛社」创社(1909)社员,大正十二年(1923)应门生黄师樵建议,另组「聚奎吟社」,同时创「养性斋诗学研究会」,成员以其门生为主,时于陈氏宅中举办击钵吟会,与其他北部诗社「天籁吟社」、「淡北吟社」、「鸥社」(旅北同仁)、「萃英吟社」等组成五社联吟,时开雅集。其诗作大都已佚失,今仅散见于各选集及日治时期报纸《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等徵诗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