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医徐钰斋七十寿言

朝代:清朝|作者:曹家达|

流水故不腐,户枢故不蠹。

化谷布津液,营卫有常度。

营以浊阴化,卫以清阳注。

营运在不息,卫外乃为固。

脾精发云雾,英英下白露。

百脉朝华盖,温升仍故步。

理意并瀹养,损益剂其数。

春夏调喜怒,秋冬节哀惧。

异彼殚时疠,鯈忽告衰暮。

男子期七七,君又三七附。

轩岐亮非妄,所得在太素。

注释

1. 押遇韵

2.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其体也。营气昼行于阴,行于阳,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其用则然也。营以心肾交而后达于上焦,所谓夜行于阳也。反是则为吐衄卫以水谷,入而后达于皮毛,所谓昼行于阳也。反是则为不寐,喘咳盗汗,盖阳一日而主外,日入之后,气门乃闭闭则行于阴矣。卫气充则六淫之气不能犯,所以捍卫也。故谓之卫血不倒行,夜寐则肾气交于心,百脉朝于肺,如是则行于阳矣。古者诊脉,必以平旦,以阴气未动之故。阴气者,即夜行于阳之营气,至静至虚纯一不杂,故病脉易见。营气充,则饮食之精华化为胞中之血,由是乘夜行于阳之时,脾统之肝藏之心,注之而至精者,遂灌输十二经脉,所以营搆也,故谓之营。惟卫则主水,水化气外达故其出也。剽悍营则主谷,谷化精下行故其动也。濡滞二气所以不同者,水无膏液,异于谷食故也。子华子曰:营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阳,此即以水谷分隶营卫之證也。且由此义而推之,二气之升降,皆由中气卫阳外泄,即本脾精之升营血下行,即本胃气之降而主持中气者,实由胆与三焦内经,少阳为枢,此义无人能识,盖谓手少阳三焦为决渎之官,所以驱浊,阴出下窍而卫气无所羁滞也。足少阳居胃之底,有腐熟之责,所以迫清阳出上窍,而营气不为骚动也。子华子曰,流水不腐,以其逝;户枢不蠹,以其运,非即手足少阳主持中气,而营卫所从出之验乎。且胆总持卫气,夜行于阴,以达于阴,气器削弱太过,则其力不足以腐肉熟故弱證之人,往往饮食锐减,三焦总持营气夜行于阳以温分肉而充肤表荒于色,阳强不灭,密则其官不守于决渎,痰涎为胃火蒸郁壅塞径窦而水道不调矣。凡此皆引外以攻内也。足少阳病,则肝肾不升,手少阳病,则肺胃不降,此二气之关于阖辟者也,是又少阳为枢之證也。原草少注删去今依旧全录以备观。

字颖甫,又字尹孚,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城内司街人。出生于望族世家,光绪廿一年就读南菁书院时书院长黄以周是著名汉学大师兼精医学,就读其门下,得益甚多,工文学诗词,明医理。光绪廿六年中举。中年时,迁居上,被上海中医专门学校聘为教授兼医局诊疗十馀年。民国廿六年八一三事变后,携家返澄。十二七日,日军在城内肆虐,一妇女被追逃到其家,其闻声柱杖而出,痛斥日寇,被敌人当场残害,时年六十九岁。医药有曹颖甫医案、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等,词有梅花集上下卷、气听斋诗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