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林十暮春瑞轩养病即事韵·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傅锡祺|

万丈红尘不到门,焚香扫地自晨昏。

渊明止酒疏三雅,孝肃閒居占一墩。

百啭莺声穿柳细,四围花气扑帘温。

个中清福供消受,无事寻春过别园。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此收于傅锡祺《鹤亭诗集》,又载黄洪炎《瀛海诗集》、陈汉光《台湾诗录》。

2. 编者按:己酉年(1909

相关古诗分类

猜您喜欢

  • 1.《哀时命汉朝·庄忌哀时命之不及古人兮,夫何予生之不遘时!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夜炯炯而不寐兮,怀隐忧而历兹。心郁郁而无告兮,众孰可与深谋!欿...
  • 2.《赠朱原达(戊戌后作)元朝·李昱江海相违二十年,今晨相见一欣然。已同葛亮吟梁父,况有侯芭识太玄。深谷鸟啼云似水,远林花落雨如烟。酒酣不省他乡客,尚忆西湖小画船。
  • 3.《竹深处诗元朝·周崇厚知君雅性恒爱竹,几年封植当华屋。此君结根羡得所,风雨年年长苍玉。绿阴满地荫阶墀,拂云香叶何参差。万竿总含霜雪操,数亩尽带潇湘姿。芸窗昼启无俗客,秀色时能映缃帙。...
  • 4.《董真人炼丹井宋朝·李彭董子侯官秀,养真匡山阴。琼田蓺金谷,绛雪飞瑶林。种杏令虎守,偿稻见本心。淮南鸡犬仙,舐鼎升瑶岑。寒泉冽旧井,遗风犹至今。我来澡须眉,凭虚欲骎骎。税驾不忍去,遂歌...
  • 5.《独酌明朝·石存礼山樽得酒且高歌,百岁流光一梦过。病眼看书真处少,老怀追事谬时多。发随落叶惊飞絮,门掩苍苔惜逝波。今古英雄只如此,浮生不饮欲如何。
傅锡祺(1872~1946),字复澄,号鹤亭、大樗,台中潭子人。光绪十九年(1893)秀才,次年(1894)原拟赴福建应举,因甲午战役而作罢。日治初期以担任塾师维生,明治卅二年(1899)兼任《台湾日日新报》通信记者。明治卅四年(1901)应聘为台中《台湾新闻》记者,至大正七年(1918)止。明治卅九年(1906)加入日治时期最富盛名的诗社「栎社」,为创社九老之一。大正六年(1917)接替因病去世的赖绍尧担任社长一职,至战后1946年去世为止,担任社长时间近三十年之久,其人其诗完整见證栎社之兴衰,是该社灵魂人物之一。傅氏对保存栎社文献贡献甚大,先后撰有《栎社沿革志略》、《增补栎社沿革志略》分别于栎社创立三十、四十周年时出版,为今人研究栎社的重要参考资料。傅氏对推展栎社活动、在异族统治下保存汉文化有强烈的使命感,但他一生以明哲保身为处世哲学,曾应日本之邀担任潭子区长、庄长,合计十一年四个,绝不涉足反抗色彩的政治运动,与林献堂、林幼春等栎社主干差异甚大。
傅氏代表作《鹤亭诗集》于民国五十六年(1967)出版,所收作品自1907迄1946年,长达40年,总数超过一千首。其中有大量的诗社击钵吟诗、课题诗,多属咏史、咏物题材;其次是诗友酬唱与个人抒情言志、社会貌的描写等,该书广泛保存日治时期台湾政治、社会貌,以及传统文学界之生态和变迁,价值颇高。论诗风,傅诗文字质朴淡雅,不以辞藻取胜,亦乏流丽灵动之姿,与其个性若合符节。就内容言,其诗反映传统文人面对异族统治的复杂感受与因应之道,在追求自在逍遥的表相之下,充满矛盾痛苦与摆荡不安,是当时传统文人在「坚决抗日」与「倾斜媚日」之外的另一种典型。至于为数甚少的战后作品中,则反映出对国民政府从热切欢迎到深沈失望的转变。〖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鹤亭诗集》目前通行版本收录于龙文出版社影印出版之「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兹以此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诗报》、《风月报》、《南方》等,加以增补校勘。 (廖振富撰)
注文:参考廖振富《栎社研究新论》,台北:国立编译馆,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