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日作·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黄侃|

芍药荼蘼渐次稀,馀寒直欲伴春归。

漫嫌今岁佳游少,免为醇醪数典衣。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猜您喜欢

  • 1.《暮春即事元朝·李源道垂柳阴阴雪拥沙,残阳淡淡水明霞。夜来枕上初闻雨,今日枝头不见花。啼鸟已传春去信,狂蜂犹趁晚来衙。柴门尽日无人到,读罢《离骚》更煮茶。
  • 2.《白云楼宋朝·孙圭樵歌南习巴巫远,客棹西归沔水分。乘暇登临终不厌,两州鸣角任相闻。
  • 3.《别孙德谦节推四首·其四明朝·王渐逵帝德动高旻,四国登无虞。承明广咨询,前席久已虚。念子羽翮长,光辉耀云衢。愧无晨风翼,翩翩相与俱。
  • 4.《拟寒山寺·其四十宋朝·释怀深君看砧上鱼,忍痛不能语。身虽遭斩斫,心犹念男女。人既有妻儿,鱼岂无子母。若怀这个心,如何可下箸。
  • 5.《采莲曲明朝·朱妙端五月薰风至,轻舟出南浦。不爱莲花红,惟采莲菂苦。君去不思家,妾愁如乱麻。红颜易憔悴,惆怅不如花。
黄侃(1886-1935) 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从刘师培学,尽通春秋左氏学家法。殁于南京,仅49岁。于经学、文学、哲学皆有深诣,尤以"小学"之音韵、文字、训诂最为卓越,人以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之集大成者"。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广韵》两书为基础,强调从形、音、义三者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有《量守居士集》、《量守居士词集》、《量守庐日记》、《黄侃论学杂著》、《文心雕龙札记》、《诗品注释》、《说文古韵》、《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日知录校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