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四首·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黄侃|

阳藏龙勿用,所居宜在渊。

奈何需于沙,翻受蝼蚁怜。

强弱各有时,巨细何算焉。

长松笑秾李,不吾身为椽。

注释

1. 押先韵

猜您喜欢

  • 1.《诉衷情·寒食宋朝·仲殊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 2.《俚语唐朝·佚名骑虎者,势不得下。
  • 3.《雪窦山宋朝·沈辽世路衮衮何年休,青山白云且淹留。千寻飞雪下岩窦,落日洗耳前溪头。
  • 4.《追赋杨氏夜游·其三明朝·王汝玉银灯隐绛纱,流彩映铅华。插鬓金鸾小,填蛾翠雁斜。衫宽藏半摺,绶解绾双花。共睹新妆束,相邀进内家。
  • 5.《挽曾国荃联清朝·方友升为国家事数十年精力长劳,其人元老,其勋壮猷,风雨惨江南,大星九月悲陨落;后刚直公百余日仓皇而逝,于生极荣,于死亦显,祠堂昭宇宙,瓣香千载祝忠襄。
黄侃(1886-1935) 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生于成都。1905年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1914年后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等学校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期间,从刘师培学,尽通春秋左氏学家法。殁于南京,仅49岁。于经学、文学、哲学皆有深诣,尤以"小学"之音韵、文字、训诂最为卓越,人以与章太炎为"乾嘉以来小学之集大成者"。主张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研究应以《说文》、《广韵》两书为基础,强调从形、音、义三者关系中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以音韵贯穿文字和训诂。有《量守居士集》、《量守居士词集》、《量守庐日记》、《黄侃论学杂著》、《文心雕龙札记》、《诗品注释》、《说文古韵》、《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日知录校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