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匡时频望济川舟

朝代:清朝|作者:蔡国琳|

匡时频望济川舟,王粲年来倦倚楼。

兵衅骤开箕子国,妖氛又涨萨摩州。

中朝仗仪诛封豕,大帅无心纵火牛。

十载海军都畀敌,有谁强弩射涛头。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此收于连横《台湾诗乘》。

2. 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连横注:「甲午(1894

猜您喜欢

  • 1.《重阳即事呈隆山先生元朝·贡万里萧萧风雨重阳节,渺渺江山万里天。子美登台曾有句,渊明对菊偶无钱。升沉未用论时命,聚散因嗟历岁年。倦倚阑干数归鸟,相思却寄碧云篇。
  • 2.《长至日寄弟口号·其一明朝·王立道故乡风土未全非,老大儿童乐事稀。尚忆鸡鸣相唤起,膝前拜舞试新衣。
  • 3.《琅琊溪宋朝·满执中岩下桃花红,溪流碧如玉。逋翁隔云歌,不是人间曲。
  • 4.《登黄鹤楼明朝·何谦西山落日佳气来①,东阁白云飘满台。野老独游河汉杪②,仙源疑在潇湘隈③。故邀月色净琴瑟④,谁遣江光浮酒杯⑤。孤清对此发长啸⑥,岘首牛山胡尔哀⑦。
  • 5.《彭疏敬至京不得相见作此遗之明朝·李时勉郎官远去牧南邦,倏忽还京使我伤。旅馆盍簪劳梦想,圜门离思益愁肠。春临花县先栽树,寒到金台未降霜。咫尺丰姿瀛海隔,苦心不寐夜偏长。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父名福,字锦宗,生员。父名懋亭,字汝博,号观澜,廪生,候补州同,俱显正。当时以三世儒学之家,全台靡不艳称。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光绪十九年(1893)受命纂修《台湾通志》采访。乙未(1895)之役,携眷内渡,旋归台南延平郡王祠设帐授徒。明治廿九年(1896)受台南县知事矶贝静藏之聘,编纂《台南县志》,又担任「扬文会」台南支会长。  明治卅年(1897)蔡国琳偕许南英、陈瘦重振「浪吟诗社」,明治卅九年(1906)又与连横、赵石等人筹组「南社」,并且荣膺首任社长。蔡氏培育赖文安、罗秀惠、林湘沅等门生。娶妻颜氏,独生女蔡碧吟克绍箕裘,书诗俱佳,有「赤崁女史」之称;纳妾吴氏,产一子,名鹭生。蔡氏生平博学多才,诗文清新,为台人推崇,著有《丛桂斋诗钞》四卷,藏于家,未刊。连横评:「〈秋日谒延平郡王祠〉一首,可谓集中杰作。……又有〈秋荷〉四首,用王渔洋秋韵,措辞宛转,寄兴遥深,足与阮亭抗手,诚集中之佳作也。」〖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会,1950。〗笔者检索卢嘉兴〈记前清举人蔡国琳与女蔡碧吟〉、许丙丁〈五十年来南社的社员与诗〉两文,以及《遐龄集》、《药烟集》、《稗槎程》、《台阳诗话》、《台湾诗乘》所录蔡氏遗诗,编次于后。(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