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鲲身僻处大瀛东

朝代:清朝|作者:蔡国琳|

鲲身僻处大瀛东,蜃气横嘘雾脚红。

客有虬髯曾自主,地非瓯脱竟输戎。

魏城错是何人铸,阮籍途真此日穷。

要使狂澜回既倒,诸公共济在和衷。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此收于连横《台湾诗乘》。

2. 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连横注:「甲午(1894

猜您喜欢

  • 1.《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唐朝·李商隐将军大旆扫狂童,诏选名贤赞武功。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丰。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
  • 2.《宋朝·雷渊风定云仍暖,天围四顾低。纷纷俄搅野,浩浩欲平溪。樵担归时重,渔舟望处迷。饥鸦空绕树,若个可安栖。
  • 3.《姑苏夜泊明朝·王鸣雷渔火江边吹笛楼,楼边乌落满城头。姑苏几夜无明月,消却吴宫一半愁。
  • 4.《小桃红元朝·郑廷玉你这般雪盔白发鬓如丝。陈德甫云:你说的是几时的话。正末唱:我说的是二十年前事。陈德甫云:兀那老的。你那
  • 5.《古诗为扶风窦滔妻作·其七明朝·李时勉别久意恒亲,览辞念愈结。巾车适千里,倏忽已超越。鸣琴谐古调,恩爱感离阔。夙心谅所负,惭叹对明月。眷言固终始,皓首以相悦。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父名福,字锦宗,生员。父名懋亭,字汝博,号观澜,廪生,候补州同,俱显正。当时以三世儒学之家,全台靡不艳称。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光绪十九年(1893)受命纂修《台湾通志》采访。乙未(1895)之役,携眷内渡,旋归台南延平郡王祠设帐授徒。明治廿九年(1896)受台南县知事矶贝静藏之聘,编纂《台南县志》,又担任「扬文会」台南支会长。  明治卅年(1897)蔡国琳偕许南英、陈瘦重振「浪吟诗社」,明治卅九年(1906)又与连横、赵石等人筹组「南社」,并且荣膺首任社长。蔡氏培育赖文安、罗秀惠、林湘沅等门生。娶妻颜氏,独生女蔡碧吟克绍箕裘,书诗俱佳,有「赤崁女史」之称;纳妾吴氏,产一子,名鹭生。蔡氏生平博学多才,诗文清新,为台人推崇,著有《丛桂斋诗钞》四卷,藏于家,未刊。连横评:「〈秋日谒延平郡王祠〉一首,可谓集中杰作。……又有〈秋荷〉四首,用王渔洋秋韵,措辞宛转,寄兴遥深,足与阮亭抗手,诚集中之佳作也。」〖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会,1950。〗笔者检索卢嘉兴〈记前清举人蔡国琳与女蔡碧吟〉、许丙丁〈五十年来南社的社员与诗〉两文,以及《遐龄集》、《药烟集》、《稗槎程》、《台阳诗话》、《台湾诗乘》所录蔡氏遗诗,编次于后。(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