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闻鸡竞枕祖生戈

朝代:清朝|作者:蔡国琳|

闻鸡竞枕祖生戈,节制终资马伏波。

久已同仇思敌忾,未堪晞发在阳阿。

有团犹贵勤言练,不战焉能遽议和。

臣朔纵非诸将士,拟赓兵甲净银河。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出处:此收于连横《台湾诗乘》。

2. 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连横注:「甲午(1894

猜您喜欢

  • 1.《奉和元帅石末公元宵二首·其二元朝·陈镒节序萧条宁似旧,夜寒灯火暗孤城。星河淡淡流云影,钟鼓迟迟咽漏声。抚事忧时心慨慷,狂歌击缶气峥嵘。昆崙关破当今夕,遗史重看眼为明。
  • 2.《贺司马中丞王岱麓公莅政明朝·王希文千古忠良逊硕肤,玄裳赤舄又东都。鸿飞正拟歌遵陆,骥足何须论畏途。露润菁莪忻过化,炎荒草木庆来苏。兹行预有观风意,谁绘颠连郑侠图。
  • 3.《祭祖乐章三首·其一·初献明朝·王樵于惟王氏,代有令人。春寿胜义,不事污君。戊申圣作,宇宙更新。诚斋快睹,饮水衔恩。伯兄不吊,误挂吏文。击鼓上书,远叩天阍。帝曰俞哉,事竟报闻。抚其遗孤,三世不分。...
  • 4.《乌夜啼·这的是一朵红梨花休猜做枯枝杏元朝·张寿卿这的是一朵红梨花休猜做枯枝杏。恰便似佳人面晕微醒。他三春独掌着花权柄。枝叶儿青青。颜色儿荧荧。且休说四季牡丹亭。更休过黄花径。这花与灯。偏相称。灯光闪烁。花影轻...
  • 5.《游仙诗三首·其二明朝·沈鍊刚风千劫际,妙法九华筵。道外应无地,心中自有天。玉笙吹引鹤,朱果弄调猿。驾驭英雄毕,骖鸾礼上玄。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父名福,字锦宗,生员。父名懋亭,字汝博,号观澜,廪生,候补州同,俱显正。当时以三世儒学之家,全台靡不艳称。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光绪十九年(1893)受命纂修《台湾通志》采访。乙未(1895)之役,携眷内渡,旋归台南延平郡王祠设帐授徒。明治廿九年(1896)受台南县知事矶贝静藏之聘,编纂《台南县志》,又担任「扬文会」台南支会长。  明治卅年(1897)蔡国琳偕许南英、陈瘦重振「浪吟诗社」,明治卅九年(1906)又与连横、赵石等人筹组「南社」,并且荣膺首任社长。蔡氏培育赖文安、罗秀惠、林湘沅等门生。娶妻颜氏,独生女蔡碧吟克绍箕裘,书诗俱佳,有「赤崁女史」之称;纳妾吴氏,产一子,名鹭生。蔡氏生平博学多才,诗文清新,为台人推崇,著有《丛桂斋诗钞》四卷,藏于家,未刊。连横评:「〈秋日谒延平郡王祠〉一首,可谓集中杰作。……又有〈秋荷〉四首,用王渔洋秋韵,措辞宛转,寄兴遥深,足与阮亭抗手,诚集中之佳作也。」〖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会,1950。〗笔者检索卢嘉兴〈记前清举人蔡国琳与女蔡碧吟〉、许丙丁〈五十年来南社的社员与诗〉两文,以及《松鹤遐龄集》、《药烟集》、《稗海槎程》、《台阳诗话》、《台湾诗乘》所录蔡氏遗诗,编次于后。(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