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王祠题壁·其六

朝代:清朝|作者:蔡国琳|

忍使明家社稷亡,欲回残日返扶桑。

一般赐姓辉青史,忠义何如李晋王。。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出处:此收于连横《台湾诗乘》。 创作地点:延平王祠

2. 此诗收于连横《台湾诗乘》。诗题注:「次何敬臣大令韵。」

猜您喜欢

  • 1.《谒金门·空相忆唐朝·韦庄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 2.《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唐朝·李白入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弓。将飞天地阵,兵出塞垣通。祖席留丹景,征麾拂彩虹。旋应献凯入,麟阁伫深功。
  • 3.《和使君闵雨宋朝·周行己布谷催耕候已深,骄阳未肯化为霖。一年铃阁传斋禁,三月花时负赏心。空谷灵湫能奋响,丛祠古木已成阴。侏儒饱死浑无计,属耳颓墙听雨音。
  • 4.《临安自述·其一宋朝·赵期尘生宫阙雾濛濛,万骑龙飞幸越中。在野三闾君不顾,乘轩卫鹤懿何功。虽知四海同文久,未合中原武备空。星落夜原妖气满,汉家麟阁待英雄。
  • 5.《赠陈督学(三首代)·其三明朝·岑徵潇湘为精魂,衡岳为神识。日南半壁天,卿云烂五色。灵洲有佳气,弘农常叹息。缅彼黄梅宗,衣钵会有得。卒起怆榆枋,安知天地翼。燕石誓终藏,惭愧谢周客。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父名福,字锦宗,生员。父名懋亭,字汝博,号观澜,廪生,候补州同,俱显正。当时以三世儒学之家,全台靡不艳称。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光绪十九年(1893)受命纂修《台湾通志》采访。乙未(1895)之役,携眷内渡,旋归台南延平郡王祠设帐授徒。明治廿九年(1896)受台南县知事矶贝静藏之聘,编纂《台南县志》,又担任「扬文会」台南支会长。  明治卅年(1897)蔡国琳偕许南英、陈瘦重振「浪吟诗社」,明治卅九年(1906)又与连横、赵石等人筹组「南社」,并且荣膺首任社长。蔡氏培育赖文安、罗秀惠、林湘沅等门生。娶妻颜氏,独生女蔡碧吟克绍箕裘,书诗俱佳,有「赤崁女史」之称;纳妾吴氏,产一子,名鹭生。蔡氏生平博学多才,诗文清新,为台人推崇,著有《丛桂斋诗钞》四卷,藏于家,未刊。连横评:「〈秋日谒延平郡王祠〉一首,可谓集中杰作。……又有〈秋荷〉四首,用王渔洋秋韵,措辞宛转,寄兴遥深,足与阮亭抗手,诚集中之佳作也。」〖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会,1950。〗笔者检索卢嘉兴〈记前清举人蔡国琳与女蔡碧吟〉、许丙丁〈五十年来南社的社员与诗〉两文,以及《遐龄集》、《药烟集》、《稗槎程》、《台阳诗话》、《台湾诗乘》所录蔡氏遗诗,编次于后。(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