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行百五十韵

朝代:清朝|作者:赵显命|

我来客宣城,宣城地荒僻。

园林少佳境,楼台无壮觌。

无聊卧三旬,题诗空满壁。

儿曹相与语,何以慰吾叔。

曰有鳌头山,此去五里足。

山高入青冥,下俯冯夷宅。

如欲畅幽忧,舍此将奚适。

听此高兴发,飘飘满海岳。

夜卧喜不寐,晨起促朝食。

鞴马将欲行,晴天忽阴黑。

仲氏挽我言,盍亦他日卜。

答云兴已发,飞动不可抑。

假令中途返,犹胜昼卧宿。

举首占天色,强言雨不作。

馆客携郑生,两侄偕博亿。

三人徒步从,少年誇健脚。

官吏候津头,扁舟已待泊。

舍马登舟坐,舟中殊不窄。

卢生追后来,招招立岸侧。

回舟与具载,许作登龙客。

舟发卢亭下,此时寒潮落。

舟轻顺流去,不待风帆力。

闪闪两岸走,渐失药山麓。

江边有古墓,借问谁家域。

明堂钟奇气,松翁挺殊特。

清宵动鼓吹,将军死有魄。

瞥过烽燧台,台高几百尺。

自此舟愈驶,去去入寥廓。

中流始四望,江光浩无极。

风恬浪不起,莹如琉璃薄。

时时雨脚坠,微看细纹蹙。

惨憺蛟龙室,帖然如平陆。

安得凌波袜,步步踏空碧。

天边两三帆,杳如孤鸟翼。

华山趁我来,依然耸三角。

苍颜回首接,如得亲朋握。

舟人尽狂叫,郑生尤雀跃。

忽念垂堂戒,俯仰还怵惕。

万一飙风去,安危未可测。

再三语长年,何不缘隈隩。

长年不我听,歌笑意自若。

舟到山回处,忽见青峰矗。

草木蒙其上,蔚若云雾积。

齐言鳌头是,指点意益促。

江流抽一枝,屈曲围山腹。

其广可方舟,吐纳为潮汐。

回棹谢空阔,逶迤入深谷。

苔石张翠屏,苍藤荫乔木。

青林掩映中,缥缈飞甍桷。

鸡犬响云间,无乃神仙屋。

高高双石柱,似闻辽阳鹤。

旷荡湖海胸,潇洒溪山目。

以扇扣船舷,谷应如酬酢。

高低有妙韵,可以当丝竹。

溪穷齐下船,我马来如约。

骑马入深林,山径何逼仄。

林间百种实,早秋犹未熟。

可爱甘棠树,灿灿朱颗赤。

只缘路旁生,多被行人摘。

迟迟信马行,缭绕三百曲。

秋草与人齐,路暗不可识。

登登山半腰,回顾心神戄。

来时立马地,忽成千仞壑。

行到古城址,磊块多积石。

仆云不可骑,飘然振一策。

飞登上上头,轻风生两腋。

云是祭天所,上有坛墠辟。

胡为缺扫洒,芜没生荆棘。

诸子由捷径,谓应鞭先着。

及来无人迹,但闻鸣寒雀。

坐久语声闻,相携来络续。

面上汗翻浆,喉间牛喘息。

问君来何晚,吾已坐煖席。

君言路险恶,难于上巴蜀。

始信古人言,不达由欲速。

博也最后来,大蛇当头伏。

多幸免遭啮,闻之亦骇愕。

列坐芳树下,廓然骋遐瞩。

此山信崔嵬,青天头可触。

临津出朔峡,涬湖来汉北。

邂逅于此间,弥漫成巨渎。

譬如万国使,春秋执玉帛。

中路忽相逢,与之朝上国。

广矣无涯涘,渊乎难测度。

其中何所有,蜿蜒蛟鳄族。

嵯峨雪山齿,玲珑水晶阁。

安得通天

注释

1. 出处:归鹿集

猜您喜欢

  • 1.《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宋朝·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 2.《东池宋朝·赵丙东池风物往来亲,兴在那能计酒巡。尘外留心曾待月,壶中满眼只知春。小诗前后题青竹,幽梦寻常访白蘋。鸥鸟亦知今日恨,主人别得两朱轮。
  • 3.《宋朝·释道楷吾年七十六,世缘今已足。生不爱天堂,死不怕地狱。撒手横身三界外,腾腾任运何拘束。
  • 4.《游武夷元朝·解之昂石出水声急,木落山容宽。野马乍脱羁,方知天地非人间。既无子陵志,甘老垂渔竿。又无子房遇,挟策干天颜。胡为红尘中,汨没不复还。武夫晚护入山县,壮士晓舆登峻关。一身...
  • 5.《北固山晚眺明朝·白悦飞舄林端迎虎竹,山钟初报晚停云。霞迎远浦迷帆影,潮落长堤聚浪纹。月出中天双岛见,鸟归何处一江分。凭阑共说南泠守,脉脉今宵更忆君。
朝鲜人。字稚晦,号归鹿、鹿翁,谥号忠孝,朝鲜朝肃宗、英祖时期文人,曾于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十四年(1749年)分别以问安使、进贺兼谢恩正使的身份入清,与清朝文人多有交往。赵显命第二次入清相关文献已亡佚,据考目前仅第一次入清文献完整保存在其《归鹿集》中。赵显命在文学上主张效法古代诸家,强调自身道德修养,在正心弭欲的基础上讲求文学之道,务求将道德修养贯穿到文章中。著有《归鹿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