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郭烟雨

朝代:清朝|作者:郑鹏云|

半村半郭日閒游,一抹山光眼底收。

烟景模糊池畔柳,雨声点滴水边楼。

披图学画怀摩诘,欹枕閒听记陆游。

绝爱名园时憩息,宜春宜夏又宜秋。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此收于《台湾日日新报》,「文苑」栏,1898年630日,第一版,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猜您喜欢

  • 1.《洛阳城外别皇甫湜唐朝·李贺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 2.《崔清献公祠元朝·罗天与清献骑龙帝所归,貂蝉犹睹旧丰姿。绿槐昔日三公第,古柏今朝丞相祠。老圃寒香光烈在,故家乔木后人思。殊勋高节遗青史,今有钜公详为碑。
  • 3.《用韵答王东里都宪见寄明朝·何吾驺不到纶扉到竹扉,邮筒千里梦来稀。入林我已殊须鬓,忧国君应减带围。云自八闽风乍满,秋生三径菊初肥。鲁阳饶有挥戈手,寒谷幽岩待晓晖。
  • 4.《贫居自述·其三十五明朝·李孔修抱膝吁嗟叹世情,几人相与肯忘形。追随鸥鹭皆朋友,来往渔樵总弟兄。对客几回高议论,安贫非是小生成。纷纷意气轻肥马,双眼何曾幸识荆。
  • 5.《长相思·本意清朝·王士禄风半廊。月半廊。凤胫灯青玉簟黄。别时秋乍凉。蘋已霜。蓼已霜。碣石潇湘尚渺茫。关河较梦长。
郑鹏(1862~1915),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1901年往北京谒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为新竹「竹梅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明治三十年(1897)与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曾编撰《师友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由上海日本绛斋书局出版。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