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郭烟雨

朝代:清朝|作者:郑鹏云|

半村半郭日閒游,一抹山光眼底收。

烟景模糊池畔柳,雨声点滴水边楼。

披图学画怀摩诘,欹枕閒听记陆游。

绝爱名园时憩息,宜春宜夏又宜秋。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此收于《台湾日日新报》,「文苑」栏,1898年630日,第一版,又载陈汉光《台湾诗录》。

猜您喜欢

  • 1.《欢闻变南北朝 锲臂饮清血,牛羊持祭天。没命成灰土,终不罢相怜。
  • 2.《送舍人归姑孰省墓元朝·刘绍游宦久王宫,田庐怅榛翳。慈闱九原恨,丘陇谁与治。晨兴郁南望,雨泣伤掩袂。谒告遂言还,攀号展情事。登途适长夏,飞旆拂空翠。冠盖拥都门,遥遥揽征辔。江澄采石月,目断...
  • 3.《园中明朝·石宝思君不可见,三月正花飞。杨柳垂金缕,新苔胜舞衣。鸟来枝上语,人自水边归。尽日西南望,空山但落晖。
  • 4.《题林德夫东山别墅·其六明朝·佘翔山气冷疏牖,墟烟淡远村。桑麻与鸡犬,彷佛武陵源。
  • 5.《登三门山看河楼·其二明朝·宋廷佐滔滔东下浪花浮,万里惟应到海休。未论三门过潋滟,且看一柱障中流。千年胜迹浑如昨,六月凉飙凛似秋。揽辔重来是何日,漫题崖石记曾游。
郑鹏(1862~1915),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逸民。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堑。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1901年往北京谒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为新竹「竹梅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明治三十年(1897)与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曾编撰《师友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由上海日本斋书局出版。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