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雁用王渔洋秋柳原韵·其二

朝代:清朝|作者:郑鹏云|

平沙秋雨冷毛衣,粒食依人早识非。

缥缈晴空排字起,迢遥绝塞寄书稀。

孤城戍角临风泪,落木寒江背雪飞。

枨触弟兄分别后,天涯只影永睽违。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出处:此收于郑鹏《师友义录》,又载彭国栋《广台湾诗乘》。

2. 作者注:「东亚书院课艺选刻。」

猜您喜欢

  • 1.《清明宋朝·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2.《葬书语·其一唐朝·不详葬压龙角,其棺必斲。朱雀和鸣,子孙盛荣。朱雀悲哀,棺中见灰。
  • 3.《谢孙仲益察院借示诗卷宋朝·张守客游跨两春,胸次饱尘滓。无人抉河汉,为我一浣洗。故人富清制,放笔如翻水。此间渺无津,滂沛到笔底。长须遣大轴,光彩照窗几。我时食对案,惊喜失箸匕。风雅间何阔,稍复...
  • 4.《与诸晋昭诸公游九龙山二首·其一清朝·方仁渊石栈天梯次第攀,携筇直上叩僧关。松林风静闻梵语,岩岫云飞似客闲。古寺半随征战尽,游人几历劫灰还。诸君莫说红尘事,且醉三吴第一山。
  • 5.《大云洞宋朝·释绍崇十年踪迹住湟关,占得幽奇水石间。纵使王孙多富贵,有钱无处买江山。
郑鹏(1862~1915),字毓丞,一作毓臣、毓宸、育臣,号乌虖子、北园后人、鹭江市隐、稻香村人、鲲海逸民。原籍福建永春,同治四年(1865)因其父郑祥和任淡水厅儒学训导,遂卜居于竹堑。曾师事潜园名儒林奕图,光绪九年(1883)取进新竹县附学生,受知于台湾巡抚兼提督学政唐景崧。后与丘逢甲、汪春源、叶郑兰等,入海东书院,从台南进士施士洁学。乙未(1895)割台,避乱内渡。明治三十年(1897)四返台,授佩绅章,十一月担任新竹厅嘱托,十二月东渡日本旅游。后往厦门,经营阜源钱庄。1901年往北京谒肃亲王,上书条陈兴革意见,未果。明治四十二年(1909)返台参加诗社活动,与台地文士多所唱和。大正元年(1912)西渡厦门,转至福州主事「瀛侨会馆」,1915年病殁于榕城(今福建福州)。

郑鹏云为新竹「竹梅吟社」重要成员,亦屡受邀为「栎社」上宾,可惜无个人诗集传世。明治三十年(1897)与曾逢辰合纂《新竹县志》,对保存文献颇具贡献。曾编撰《师友义录》,网罗闽台一百馀位诗家,五百七十馀首作品,分成内、外、附篇,为晚清闽台诗坛之重要资料,明治三十六年(1903)由上海日本绛斋书局出版。阮圣谟认为此书:「内编与附编多乡贤之作,吟闽台时事,咏闾里佳话;外编则感时兴作及东游纪实,均存府志别集未收之罕见史料。」王国璠则推崇云:「藉吉光片羽之珍,存知己一言之契。」同年又与王人骥、郑以庠等合编《送米溪先生诗文》,收录乙未割台后西渡厦门台籍士人之诗作。〖参考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许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
〗今郑氏作品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师友风义录》、《台阳诗话》、《台海击钵吟集》、《东宁击钵吟前后集》、《广台湾诗乘》、《台湾诗钞》、《台湾诗录拾遗》等编校辑录。(杨永智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