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陈母易恭人孝行,即呈岱云太守

朝代:清朝|作者:刘绎|

澄江孤月向人皎,回首瀛洲空浩渺。

青鸾无信紫云回,肠断故林共命鸟。

故林比翼方翱翔,病羽差池暗自伤。

但愿断凫能续胫,不辞剜肉为医疮。

精神一念通天地,许身乞代竟有替。

换骨能争药力灵,伤心忍看襟痕泪。

如此情深恨更深,绛河遥隔碧沉沉。

夜长不瞑鳏鱼目,调苦谁知别鹤音。

争传孝义动邻里,况复天高近尺咫。

夫妇之愚圣人知,煌煌凤诏双褒美。

再下除书未浃旬,从容便殿荷垂询。

为感新恩思旧事,幸留报国有孤身。

一麾径出都门去,回望故巢双宿处。

湘江水阔朔风寒,香草无人自归路。

螺川五月下车时,示我还家感事诗。

七载京华无恙在,依然相对旧丰仪。

一代人伦重冠冕,千秋史笔纲常辨。

他年勋业纪云台,更为词林添故典。

注释

1. 出处:存吾春斋钞卷四 陔荫草(乙巳、丙午)

猜您喜欢

  • 1.《宿新市徐公店宋朝·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 2.《望夫台宋朝·苏辙江上孤峰石为骨,望夫不来空独立。去时江水拍山流,去后江移水成碛。江移岸改安可知,独与高山化为石。山高身在心不移,慰尔行人远行役。
  • 3.《岁暮送客明朝·王立道月穷知岁晚,游子促归心。残雪千门曙,寒风百里阴。目随长路断,情寄故园深。日暮幽斋里,何人共越吟。
  • 4.《和毋仲山雨后·其二宋朝·苏过杜陵有佳句,久旱雨亦好。从教怨行旅,颇觉慰父老。我似广文贫,饱食平生少。忍饥山泽儒,未易窥三岛。
  • 5.《寄徐师利·其二宋朝·释守卓迹在世途心了了,两全方显丈夫儿。八风尽入遮那境,秘诀何劳问祖师。
刘绎,江西永丰县人,道光五年拔贡生,次年朝考,以知县用,呈请改就教职,授宜黄县教谕。十一年举乡试。十五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旋召入直南书房。十八年提督东学政,任满覆命,仍奉谕入直,并诏许奉亲居澄怀园直庐以便养。嗣以父母年老多病,水土不宜,陈乞归养,疏入特允所请。归里后,主讲吉安青原、鹭洲两书院。咸丰元年,廷臣交荐,奉诏入京,召对,仍以父母请归,许之。六年,粤匪临郡邑城,奉母避居山中,倡办民团,乞师克复。八年,命加三品京堂衔,督办江西团练,不烦不扰,众志感奋,多所保全。嗣丁母忧,恳辞差使终制。同治初年,有诏嘉其学优品正,复召入京,时年已七十,乞抚臣代奏恳辞。自是纂修省志及郡邑志,逾数寒暑,不辞劳勚。光绪五年八卒于家,年八十有二。绎秉性忠孝,学宗洛闽。自幼诵法朱子小学,比长,益潜心义理之旨,一言一动,必遵先民矩镬。为学政,以山左士间有惑于邪说者,思有以默化之。刻劝课条规,令诸生联课会文,使贫士得广切磋,隐以鼓舞善类。著《崇正黜邪语(论)》一卷,岁试各属初入学者,约以一年之内,缮五经全文一部,俟科试日,由各学教官呈核,分别奖劝。三年中士习丕变。主讲青原书院八年,专课经艺;鹭洲书院三十有七年,课四书文,生徒论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一以省察躬行为本,谓士贵经明行修,不专以文艺论优绌,故造就人才甚众。吉安自宋明以来,理学辈出,流犹存。绎默承渊源,推阐往绪,生平文不苟作,必有物有序,求合于立言之旨。著《存吾春斋文钞》十二卷,《诗钞》十三卷,外笺经评及语录未诠次者不下数十万言。年届八十,重游泮水,其自序文有“平生进未尝有一日诡遇,退未尝有一日暇逸”之语,盖非虚也。绎官京师时,与同直户部尚书祁寯藻深相契,适言官有以开矿奏者,下廷臣议,巂藻难之。绎将明季矿害,为剀切指陈,祁寯藻具疏以上,遂不果行。尝言“为国必先培元气,其要在乎得人才,固民心,上无言利之臣,则贤才进,下无贪黯之吏,则闾阎安。元气之复,必由于此。”其议论醇正,有古纯儒风。孙宗岱,咸丰庚申进士,刑部主事。宗衡,同治庚午举人,内阁中书。宗岳,咸丰辛酉拔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