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章受之俊之兄弟·其一

朝代:清朝|作者:潘伯鹰|

辟世捐书断众纷,夜窗何意共论文。

十年违隔艰今聚,旬日追攀恋此分。

忆附通家方孔李,新从入洛见机云。

裁诗欲为回春气,还折江梅远赠君。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玄隐庐卷三

猜您喜欢

  • 1.《杂曲歌辞·太和·第一唐朝·不详国门卿相旧山庄,圣主移来宴绿芳。帘外辗为车马路,花间踏出舞人场。
  • 2.《追和张外史游仙诗·其六元朝·余善不到麟州五百年,归来风日尚依然。稚龙化作雪衣女,来问东华古玉篇。
  • 3.《桐墩书事明朝·王佐(汝学)桐墩墩上唤华英,舞袖当筵缓缓行。一个神仙张果老,两枝天女董双成。娥眉不解怜秋态,鹤发还能按曲声。邀我暮年同结社,此心已许白鸥盟。
  • 4.《送谢鹾使明朝·何巩道金貂七叶旧家声,心在三湘水共清。鲸浪静时誇柱石,雪花飞处待调羹。南来岭树皆含润,北望燕云又送行。惭愧道傍虚报称,满江明月写离情。
  • 5.《次和祝京兆留别二首·其一明朝·李孙宸春风桃李正芳妍,忽见除书下日边。宫秩量增新紫绶,经帷仍拥旧青毡。十年京尹声原重,此日麟符赐定先。正是明堂需柱石,迟君重和柏梁篇。
潘伯鹰(1882-1967) 原名式,字伯鹰,后以字行,别署孤,号凫公、有发翁等。安徽怀宁人。幼习经史,16岁应县试名列榜首。1899年赴上学习英、法、拉丁文。常撰文宣传西方进步思想。后潜心考据、义理之学,研究古代哲学、佛学、文学等。抗战兴,应竺可桢请任浙江大学教授,又去江西、广西讲学。1939年夏,在四川筹设复性书院任院长兼主讲。抗战胜利后回杭。1953年任浙江文史馆馆长。1964年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精诗词,书法多林气,篆刻篆刻崇尚汉印。著述宏富,有"儒释哲一代宗师"之称。有《太和会语》、《宜山会语》、《复性书院讲录》、《尔雅台答问》、《尔雅台答问继编》、《朱子读书法》、《老子道德经注》、《蠲戏斋佛学论著》、《马一浮篆刻》、《蠲戏斋诗集》等。